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它并不是少数学生所独有的能力,而是全体学生都有具有的等待发掘的内在潜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1009-5071(2012)08-0065-0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旨在为当前基础教育物理学科乃至其它学科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1 物理实验中创新的真正含义
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观察、实验和理论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观察实验才能发现新的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只有运用理论思维对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理性加工才有可能揭示新现象背后隐含的物理本质。具体地讲,在物理实验研究中正确自觉地运用理论思维创新有利于:(1)确定正确的实验研究课题;(2)设计、构思精确、巧妙的物理实验,突破实验难点;(3)分析处理物理实验数据,发现物理规律;(4)对物理现象进行科学抽象,提出科学假设。
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含量越来越高,而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决定个人命运的主要因素,也已不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的大小。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也就是说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因此,创新教育不应只是一个时髦而响亮的口号,而应落在工作的最实处。
2 教师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中的创新方法
2.1 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2.2 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2.3 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
2.4 保持积极态度,主动探索研究:积极一点,你就领先一步,领先一步,你就领先了一个时代。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研究学生分组实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2)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3)做好课外小实验。(4)留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5 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发现问题,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在少年时,常对一些新奇的现象发生兴趣,有时还能在观察中提出一些问题,但如果得不到鼓励和引导,加之繁重的书面作业,久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808so.com
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观察的兴趣,陷入视而不见的境地。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引导,培养持久的观察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大气压”这一单元时,让学生去寻找身边应用大气压和气体性质的事物,并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介绍钢笔是怎样吸墨水的,有的介绍吸橘子水的例子,还有的同学介绍了茶壶盖上的小孔,塑料挂衣钩,玩具打出的橡皮碗,气压水瓶,打气筒等等。有的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提出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钢笔杆上为什么有一个小孔,笔头上为什么有一个小孔,笔头上为什么用根细管伸入橡皮管内?让学生感到自己能够有所发现,他们的观察兴趣就更浓了。
2.6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操作能力,增强创新体验:传统的演示实验的教学是老师做,学生看。但有不少的演示实验,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特别是后面的学生)是很难看得清的。即使看得到,但出于缺少“参与”意识,往往调动不起积极性,发挥不了自身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就难以得到充分培养。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教师应进行启发指导,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从而自己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加强实验基本功的训练,而且还可以通过实验探求知识,获取知识。对学生来说,按照思维发展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加的就是学生的创新体验。学生活动空间大了,亲手操作实验能获得更加清晰的体验,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培养了实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我首先布置实验预习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操作,做到有的放矢。其次严肃实验纪律,在实验前强调操作的关键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在实验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如: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实验中,不仅要求接线采用一上一下的方法,而且要求滑片置于最大电阻处。通过这样的实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改变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的知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次,培养学生对实验成败的分析和根据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实验的增改。通过认真上好实验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逐步形成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2.7 加大设计性实验力度,增强探究性,激活创新思维:教材中属于验证性,测量性的实验较多。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常常是教师把实验目的、内容、步骤详细而周密地安排好,甚至连结论也预先说给学生听。学生只需依葫芦画瓢地被动实验。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失去对实验的“神秘”和探索,思维单一、呆板,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如果教师能选取一些灵活性、变通性大的问题,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思考、探索、想象,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收敛思维,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从而激活创新思维。我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和延展,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点赞:3171 浏览: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