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初中物理课,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为了发挥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实验、交流、讨论,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知欲充分发挥,综合能力提高。现将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交流如下:

一、以实验设疑导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大气压这一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我做“水杯——厚纸片”演示实验,让学生深思:放开手后,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这时,再因势利导提出:“上述实验中厚纸片受到哪些向下的力的作用?为什么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很自然领会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这个压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强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

初中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觉得很简单,似乎没有什么困难,但又形成片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中吊在电线上的电灯,放在桌子上的书籍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实例引发,进而做“二力平衡条件”的演示实验,学生片面的结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时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如下两个有性的对比实验:①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用两个小车拼合在一起代替原来的小车实验);②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小车)上,但两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实验,学生否定了自己原先的片面论断,科学的结论。

三、实验,作为复习巩固和延伸知识之用

在“惯性”一节的末尾,我安排了一组对照实验,使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位置滑下,再使不同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分别记录小车滑行的距离,再提问:能否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呢?从而引发学生深思,也为下一节突破难点“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做准备。
在“变阻器”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限制,没有强调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即使用前应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位置,我在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实验环节,使学生观察在变阻器阻值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灯泡的亮度逐渐变亮,直到灯泡被烧坏,在不转变电路的情况下换用新灯泡,闭合开关的同时灯泡随即烧坏,给学生以很深的印象,这样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也能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深思空间。

四、根据学习中的实际理由,自行设计实验,从而解决易混淆的难点理由

在分析电路故障的理由时,我总是给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解决了许多疑难理由,如电流表与用电器、导线并联的短路理由、电压表与用电器串联的断路理由、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导线等器材检验故障电路的理由以及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如何测电阻的理由等等,实际操作和观察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从而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五、在实验教学中突出两种常用策略的培养

例如,在总电阻的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策略的训练。(1)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并从实验中归纳出结论。接着,教师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同样的结果,即实验归纳法。(2)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推导出它们的倒数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对并联作出解释。

六、课外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外实验和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巩固新知识、发展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将课本上的小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改为学生实际操作,如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作为学生实验的内容。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也不高,因此,大初中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
总之,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理由、科学分析理由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动手的能力有着极其的作用。要根据教学要求创造性开展实验教学,顺利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责任编辑 刘 红)的关系对并联作出解释。六、课外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外实验和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巩固新知识、发展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将课本上的小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改为学生实际操作,如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作为学生实验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20710 浏览:9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