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合理衔接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结合长期教学经验,不断地摸索实践,笔者就如何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工作浅谈了自己的几点体会。策略主要包括知识点的衔接,教学策略的衔接,学法的衔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小学数学 衔接 知识点 教学策略 学法
作为新初一的数学老师,最近许多家长向我询问,为什么孩子的小学数学成绩还可以,可一上初中孩子就感到非常不适应初中数学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浮动。借此我想谈谈初中与小学数学如何很好的衔接。

一、知识点的衔接

《数学课程标准》将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内容做了巧妙的衔接,理解以下几个衔接点对正确处理好中小学数学衔接有很大的作用。
(一)算术数和有理数的衔接。在小学阶段,学生基本接触的是算术数(正整数、分数、小数、负数),这些数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现实生活中的;进了初中后,把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域,同时数的运算也相应的从小学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上升到了乘方、开方运算。这是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复习时应利用实际的例子对初中的知识进行延伸。对于算术策略的四则混合运算,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运算和计算的正确率;到了初中后,只要弄懂符号法则,那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也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数与代数式的衔接。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数从生活中来的。在他们的印象中,数是一个具体的、能代表多少的表示符号,而在初中“有理数”知识中,引进了“式”的概念,从而研究式的运算。这是从“数”到“一段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一大转折点,实现从具体到一般、到抽象的飞跃,也是对刚入初中学生思维的一次飞跃。其实数与式的主要变化就是从数字的具体运算到代数式的形式化运算的转变。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可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尝试运用“半代数式运算”的策略进行教学渗透。
(三)由算术法则到方程解应用题。小学人教版第9册安排了解方程的内容。小学生所接触的方程比较简单,加上受算术思维的影响,列出的这些方程,思维方式实质上还是算术的。为了让学生后续方程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列方程过程中,的是未知数要参与运算,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引导学生思维方式从算术思维逐步向代数思维转变,无疑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内容。教过浙教版和人教版的教师不难发现,以前解方程,都按四则运算的各之间的关系来解,现在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可以肯定的说,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解方程的正途。如果教师加强这一方面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有利于学生初中阶段能更好地学习稍复杂的方程。

二、教学策略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善教法,搞好教学策略上的衔接。
(一)新旧联系,强化概念的衔接。例如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可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引入讲解等等,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再从概念教学看,小学对溉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仅侧重于计算,学生以机械识记为主,一般是套模式来解题;而初中数学,对数学概念要求强化了
(二)激发兴趣,进行学习心理衔接。要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刚入初中时,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特别是对教他的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对老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课内,要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前提,说理深入浅出,表达鲜明,讲话幽默风趣,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的气氛之中,同时还要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策略,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特点,注重认知规律衔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小学教师一般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而中学数学,则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借助使用实物、模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如在教学数轴概念时,可列举直尺、杆秤、温度计等,讲等式的性质时可借助平衡的天平,讲“浓度配比”时可用颜色不同的水稀释来帮助学生分析等量关系等等,待学生对特殊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后,及时注意把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

三、学法的衔接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学习生活的一个转折。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抱有新的希望,想学到更多的知识,要善于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指导学习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学生仅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要讲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注重预习,指导自学。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因此,到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学习。再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有些同学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没有不会的题目。一道题目,用眼睛一扫,最多两分钟就会做了。要是看一道题目五分钟没有思路,就丢到一边,认为自己做不出。因此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审题,同时学生有理由及早向老师请教,及早解决理由,不欠账,不断努力,持之以恒。
总之,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教师要做的是: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平稳过渡。帮助初一学生完成小学、初中之间知识联系、学习策略、思维方式等的衔接,使学生能顺利步入初中数学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点赞:30936 浏览:14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