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议小议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理由目前状况和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他的工作质量,也影响着学校的学生管理等,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对策
高校辅导员站在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学生。因此认真分析和探讨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

以2008年我院专辅导员进行了scl—90测试,作为引子浅谈下我院辅导员现阶段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如下图:
在23名辅导员中,共有18名辅导员顺利完成了测试,其中测试结果心理健康状况为严重的1名、较重2名、较轻2名,其余13名测试正常,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占参加测试的辅导员的28%,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需要引起重视。

二、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1、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完善引起辅导员工作倦怠
辅导员的岗位编制有别于专职教师和行政教师,大多是日常性的学生管理工作,因工作琐碎,基础性强等特点,难以定性定量的考核。而教学和科研是考量教师的机制,能够充分的在横向和纵向上对教师进行考核;为此绝大部分辅导员会有这样的心态:我工作的时间很长,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工作业绩却不能像教师那样明显的体现出来,因此辅导员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行了,很少再去进行工作创新,从而导致学生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不突出,成效不明显。如此一来,显然会影响辅导员的内心的冲突,也容易引起工作倦怠。
2、岗位职责不清晰导致辅导员心理疲劳
目前在我院,辅导员的工作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为——凡是学生的事,就是辅导员的工作。他们承担了大量的具体事务性工作还要承担很多因为职责不清晰而推到辅导员身上的工作。他们要管理学生的早操、评定各级各类先进、检查学生宿舍、课堂纪律、、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等;此外,还要做好学生与教师/教务处的媒介,传达和布置相关工作和开展活动。在如此繁杂的事务中,辅导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深入细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热情和兴趣降低,导致工作被动、不动脑、工作效率低下,最终诱发工作心理疲劳和厌烦 。
3、多重角色冲突引发辅导员心理抑郁
和其他教师相比,辅导员的角色更具有多重性的特点,一个辅导员不仅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还要扮演好“学生保姆”、知心朋友,甚至是心理咨询师等多重角色。在多重角色中转换时,尤其当两个角色提出相反的要求时,往往导致辅导员产生高度的紧张和焦虑。为了成功的在各种角色中转换,辅导员不得不压抑在角色转换中导致的心理冲突,容易引起抑郁。
4、岗位晋升引发辅导员心理焦虑和烦躁
辅导员虽然属于高校教师序列,但与专职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相比,辅导员在科研、职称评定、社会地位、收入待遇等方面仍处于尴尬位置。老辅导员因为缺乏精力继续学习而产生焦虑,虽然有经验可依靠,但随着学生个性特点的发展,经验的作用呀在慢慢的减弱;年轻辅导员尽管有精力继续进修,但是刚参加工作一般均是以稳定过渡为主,且个人事情较多,尽管主观上有进修需求,但实际的操作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辅导员时常为职位的晋升焦虑和烦躁,特别是学生管理工作迎来性格鲜明的、个性张扬的90后,辅导员工作压力越大,焦虑、抑郁情绪越来越严重。
5、价值感缺失引发辅导员心理挫败
高校对于辅导员的价值定位、认同感及待遇上普遍低于同水平的教师和行政人员,辅导员虽然工作极其辛苦,做了很多具体实际的事情,但是他们既没有专业教师的中心地位,也没有行政管理人员的政治前途,使辅导员对自我价值造成缺失。辅导员的实际付出和获得不相符,价值定位不清晰往往容易引发他们的挫折感。

三、如何改善辅导员的心理问题

从总体而言,辅导员的心理问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因讲主要与辅导员的人格特点、情绪调控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有关;从外因讲主要有校方工作管理体制、绩效考核机制、个人发展的基本需求满足与否等因素。因此,要改善高校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必须要内外兼修,缺一不可。
1、加强情绪控制,适应职业发展需求
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对90后学生来说已经“out”了,因此辅导员一定要加强自我的情绪调控能力,了解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技巧来开展工作,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
2、学校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从学校层面,从学生角度等多方面开展宣传,提高大家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引起大家重视,同时加强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第二,专业培训,保证待遇,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通过对辅导员心理健康、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培训,加强辅导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开创学生管理新局面。
第三,明确岗位职责,合理价值定位。学校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把辅导员从繁杂、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发挥其思想教育的职能,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第四,加强管理,重视培养。建立切实可行的实践制度,定期组织辅导员进修培训以及有关学术活动,从而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赵娟,邹霞. 浅谈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J].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4,(05)
吴薇莉,王政书,章红,苏文明. 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与心理管理——以西华大学辅导员职业枯竭调查为例[J]. 源于:论文范例www.808so.com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
[3]陈晶.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实证研究[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1) .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23109 浏览:9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