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琶洲地区会展产业集群培育分析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会展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品牌化的全球企业,而且取决于根植在特殊区域内的企业集群。研究会展产业集群区域的培育,对提升会展业的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会展产业集群区形成条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会展业集群区域的培育措施主要包括:通过政府干预,形成有效的地理邻近;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形成集聚效应;培育会展企业网络;大力发展服务机构,特别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关键词:会展;产业集群;会展企业网络;琶洲
:A
在广交会的带动下,近5年来广州会展业的经营收入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广州市政府提出,力争未来5-10年,会展业年均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第三产业GDP增速,会展场次和面积、经营收人、从业人员等主要指标位居亚洲前列,会展业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

一、并提出要把广州建设成为亚洲会展名城和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城市]。

但会展业是高度竞争的产业,国内许多大中城市都在积极研究发展会展经济,争办知名展会,提出要办成“国际会展都市(中心)”、“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会展名城)”、“中国区域会展中心”的城市已超过30个。仅从我国三大会展中心城市来看,无论是从展览面积及增长率还是会展业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广州跟北京、上海的差距在拉大。许多国外展览公司在亚洲举办展览的首选地是香港、上海、北京和新加坡。正在上海建设的室内净展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国家级大型会展场馆中国博览中心落成后,将取代琶洲展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会展场馆。因此,广州会展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仅仅依靠一个广交会无法与其他城市竞争,迫切需要培育会展产业集群,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会展产业集群区域。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会展产业集群区域的培育,对提升会展业的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会展产业集群的研究并不多,Cristina运用集群理论框架和定量分析法,对意大利会展产业和当地基础设施与旅游产品供求做了调查,以此提出意大利会展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战略]。Bathelt将会展看作“临时集群”,认为这样的“临时集群”是知识交流、网络建立以及创意产生的白热地带[3]]。国内学者在研究会展产业集群时,多是强调会展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性 [4-6]],但对于如何培育这种产业集群没有具体论述。本文提出了会展产业集群区的概念,在分析会展产业集群区形成条件的基础上,以广州市琶洲地区为例探讨会展业集群区域的培育措施。

一、琶洲地区会展业发展现状与集聚特征

琶洲地区拥有目前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能满足大型国际级商品交易会、大型贸易展览等需要的多功能、综合性、高标准的国际展览中心。 展馆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室内展厅总面积33.8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4.36万平方米。广州市对琶洲的定位是“以会展博览业为核心的城市副中心区”。规划以广州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和核心,把琶洲发展成为以会展博览、国际商务、信息交流、高新技术研发、旅游服务为主导,兼具高品质居住生活功能的RBD型、生态型新城市副中心。
自2008年广交会三期均在琶洲地区举办以来,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展会和展览企业向琶洲集聚。近三年,琶洲展会举办面积年均增速超过30%。2009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琶洲地区举办展会仍源于:论文结论www.808so.com
达到99场,同比增长70.7%,举办面积近500万平方米,增长27.2%。除了世界第一展“广交会”以外,形成了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广州国际汽车展等8个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展会,占据了全国的1/4左右。
但由于2002年以来琶洲地区地价一路高攀,使得承租能力较高的企业才能占据地租较高的地段。因此,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周边只有广州保利地产、广州银宜企业集团、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实力强大的会展企业和香格里拉、威斯汀及朗豪等五星级酒店。这些企业往往拥有自己的展馆,使琶洲地区集聚了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广州国际采购中心、中洲国际展示中心、广州哥顿展馆、会展领域、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及香格里拉酒店展馆等大中型展览馆。
另外,琶洲楼价直线上升,2005年写字楼已经接近每平方米1.5万元,目前保利世贸公寓写字楼的已达每平方米2.7万元,而展厅几乎是写字楼的两倍,一般中小会展企业由于承租能力弱而只能在周边的天河及东圃地区集聚,使琶洲地区形成了以会展场馆的集聚为主体的功能特征。

二、会展产业集群区的内涵与形成条件

明确提出“产业集群”概念的是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他认为“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及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集群通常包括一系列相关联的产业和其他一些与竞争相关的实体、上下游产业的公司、互补性产品的生产商、专业化基础结构的供应商和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7]]。
会展产业集群区是指会展企业及其相关企业以一定的规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集聚所形成的具有明显劳动分工、生产网络和根植性的区域。一个区域要形成会展产业集群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第一,会展企业和相关企业在地理上集聚。会展企业包括会展主办企业、会展场馆企业以及会展服务企业(展览设计装饰、展台展位制作搭建、展会宣传广告、展览贸易、展会信息咨询以及展品运输等)。相关企业是指为会展经营活动提供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等支持的企业,包括餐饮、住宿、休闲、购物、交通、咨询、贸易、金融保险、旅游、广告、通信等方面的企业。
会展企业的地理集中能产生两种效应,一是邻近效应,由于企业在地理上相邻及面对面的接触,促使信息和知识快速流通,降低搜集信息的成本和交易成本;二是社会化效应,形成集体学习与合作的氛围并共担风险。
第二,会展企业在地方网络中密集地交易、交流和互动。在全球竞争的挑战下,成功的区域与成功的企业一样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自己所拥有的,别人难以模仿的优势,生产活动全球化不仅加剧了地方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因此,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在地方特色产业群上,这就是大量相关企业空间集聚所形成的本地化的企业网络,它是其他区域最难模仿的[8]]。网络组织有效地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而且由于企业间通过转包、战略联盟、服务合同、销售合同等具体联系形式进行社会劳动分工与协作,企业可以获得外部范围经济,并通过集体学习提高网络的创新能力,因此,会展产业集群区域应该形成网络组织。
中小企业间无论是价值链环节上的前后向联系,还是信息、技术、人才上的正式与非正式交流,都是区域能否形成一定程度的经济网络的关键所在,而这种相互间的交流协作,网络化的经济联系,正是衡量一个区域是否具有良好区域创新环境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培育会展产业集群区,不能只注重大品牌,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相互间的交流对于建立创新环境至关重要。

三、有支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808so.com

撑的制度结构。“新的产业空间”学派认为,在企业集群中,市场本身纵然存在很多形式的合同,也并不能成功地协调交易关系。如果缺少了制度,在劳动市场内、企业关系中,以及创新和知识发展中的各种交易将会有一些不成功的地方,因此,在集聚中的制度安排是更广义的制度环境和进一步选择发展路径的基础。因此,一方面,企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寻求自己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为企业合作提供制度保障,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创办,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企业合作和垄断的关系,促进大企业的发展而不以牺牲中小企业为代价,产生各个层次的合作关系,在各个方面取得优势,从而提高本地区的竞争力。

三、琶洲会展产业集群区的培育措施

(一)通过政府干预,形成有效的地理邻近

克鲁格曼的产业政策理论认为,有些产业具有较好的增长和生产率发展前景,因此政府应选取这些产业去形成集群,集中力量去发展这些产业。地理邻近并不必然形成产业集群,但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首要条件。波特认为,尽管产业自身可以承担创造集群的任务,但是某些建立集群的工作还是会不可避免地落在政府的肩上,政府通常是产业政策的制定者,负责建设基础设施,人员培训和教育。
琶洲会展区从一开始就是政府主导,由政府统一规划设定产业发展目标。由于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市场机制不完善,很难单靠市场的作用在短期内创造集群成长发展的条件。另外,政府具有干预和调控市场经济的经验,能够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促进集群发展。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政府的干预要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政府应该尽快完善配套设施。目前参展观众对广交会及各个同期展的组织服务水平的满意度都很低,这主要是琶洲地区的商业配套还不完善,停车难、就餐难、出行难目前依然是琶洲会展业发展的硬件瓶颈。要尽快解决琶洲地区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在琶洲及周边地区加快建设大规模停车设施,改善琶洲地区的物流和交通条件。建设以会展为服务对象的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以及针对展览客商的现代化公交系统、高档次客流集运中心等,提高琶洲地区承接大规模商流、货流的应对能力。
其次,应该通过政府的干预保障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承租能力。自2002年来琶洲地价一路走高,2002年楼面地价2 000元/平方米;2005年高达3 800元/平方米,而目前地价达5 000多元/平方米。由于地价太高,一般中小服务商由于承租能力弱而难以承受,使琶洲地区除了实力强大的几个大型会展企业外,众多的中小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地理邻近。

(二)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形成集聚效应

琶洲的交通便利,兼有华南快速、东环高速、新港东路构成的公路网以及地铁二号线和四号线交汇构成的地铁网,通过优越的区位条件发展总部经济将带来本地化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首先,知名跨国公司进驻琶洲后,由于本地化的需要,将带来一系列配套产业,推动会展业的集群化。另外,琶洲地区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广泛地与世界各地保持密切的联系,使区域创新网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展。这种本地网络和全球网络并存的特征,通过区域内和区域外规模庞大的多国公司的活动而得到进一步强化。
2011年2月,琶洲推出了4幅总部经济用地,定向出让给照明、服装、家居等行业的总部企业。这是广州市首次在一个区域、一次性推出如此大规模的总部经济用地。琶洲目前的配套还不成熟,商务办公气氛也未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出让纯商业用地对开发商吸引力不大。但以优惠条件吸引总部企业落户,带旺片区人气,无疑是目前最适合琶洲的土地出让方式。

(三)培育会展企业网络

会展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需要形成企业网络,构建网络以获取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该网络需要通过一个高度的本地化过程创造和发展起来,根植于当地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发达国家产业区的特色可以归结于紧密的本地化网络联系和经济活动的社会根植性[9]]。广交会已经有很好的社会根植性,但缺乏本地化的网络联系。
琶洲的会展企业网络应该全球网络和本地化网络并存。一方面,通过广交会的品牌效应以及通过发展总部经济与世界著名会展集团和跨国公司合作,参与国际会展产业价值链分工,形成全球网络;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加强协作形成本地化网络。从目前琶洲地区会展业发展现状来看,要培育会展企业网络,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扶持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国家竞争优势不能只依靠国内的全球性企业,更重要的是那些扎根于国土上的企业集群。波特早在1990年的研究就指出过,臆想培养出一两个“国家冠军”来参加国际竞争而获得优势是错误的,因为国家竞争优势企业是成组产生的。广州会展竞争优势不能只靠广交会这个大品牌,要依赖众多的中小会展企业。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财力上没有优势,不在于其小而在于他们之间彼此隔离,因而产业区的方向就应着重于创建能将小企业的灵活性与来自大网络的稳定性和支持结合起来的组织形式,而不是仅仅一味地为小企业提供财政贷款、补贴、税收减免等看似“造血”实是输血的金融扶持。
第二,协调同期展,避免恶性竞争,形成相互补充相互协作的网络。广州一些企业看准广交会的商机,纷纷在同期办起了出口商品专业主题展览,如在104届广交会期间,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对面的中洲中心同期举办中国(广州)国际厨卫、建材展;国际采购中心同期举办中国国际建材陶瓷卫浴展,保利世贸展馆同期举办广州(锦汉)家居用品及礼品展和服装、家纺及面料展。这些同期办展的公司实力雄厚,在琶洲建有自己的专业性展览场地,这些展馆各项专业技术参数都符合国际办展规模水平,为同期展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平台。而且这些同期展地理位置优越,与广交会只有几步之遥,能在共享采购商资源上获取很大优势。源于:硕士论文www.808so.com

点赞:5603 浏览:17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