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叫醒学生耳朵,让化学课堂灵动起来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施理由驱动教学,用生动的趣味性语言,叫醒学生的耳朵,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使化学课堂灵动起来。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理由驱动教学 趣味性语言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经常听到不少教师埋怨学生,说某个知识点或某个题目,“我讲过遍了”,“我刚讲过”,“这次考试中,同学又错了”。试卷分析时训斥学生:“为什么又错了?耳朵堵上了?怎么听的?”出了理由不能只怪学生,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使化学课堂教学富有成效,教师转变传统的压抑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不能把学生当做容器,把知识或标准答案硬塞进去,而是要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好奇中深思,在深思中探究,在探究中生成。对于化学教师来讲,如何叫醒学生的耳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由。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给予密切关注,进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兴奋,思维活跃,印象深刻。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可以利用实验。第一印象非常,毫无疑问,第一堂化学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我演示了“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等经验,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发出惊讶声,脸上露出了微笑。实验后我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要比直接讲授强得多。学生改善课本上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做实验。其次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或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动的、直观的学习情境。在复习碱的化学性质时,学生感觉很难掌握,于是我想到生活中的鸡蛋保存与碱的某些化学性质有关。因此可以借助鸡蛋保存原理的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碱的知识。先向学生展示一枚鸡蛋,学生很好奇,然后教师提出理由:可以用哪些策略保存呢?学生积极动脑深思,争着举手回答。有的说保存在冰箱里,有的说用盐腌制,有的说煮熟后真装。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还有一种策略,跟化学有关,到底是什么策略呢?此时学生的兴趣更浓厚了,纷纷猜测、讨论,但没有结果。这时教师拿出一枚几天前在石灰水中浸泡过的鸡蛋,请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发现鸡蛋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这层白色物质是什么呢?它是如何形成的呢?这种白色物质对鸡蛋的保存起什么作用呢?这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解决了上述理由,轻松地写出并记住了反应原理:CO■+Ca(OH)■=CaCO■↓+H■O。然后用类比的策略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从而掌握碱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贴近生活,开展化学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身边的化学知识,并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及化学理由,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及掌握,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次可以利用多媒体上的视频或课件进行教学。例如,在第5章第2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演示实验,以往常常因为危险性大,污染严重,教师直接讲授该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现在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一实验,学生生动直观的课件清楚地观察到一氧化碳将红棕色的氧化铁还原成黑色的铁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化学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叫醒学生的耳朵,让化学课堂灵动起来。

二、实施理由驱动教学

理由驱动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和教材的主干内容,以及讲授内容,创设情境精心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深思,产生疑惑,进而提出理由,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教学。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引导解答理由,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实施理由驱动教学,就是把教学过程变成提出理由、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过程,可以推动学生积极深思、主动参与学习。如何实施理由驱动教学呢?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提出理由,学生被动回答理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提出理由,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多言堂”。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策略。卢梭说:“理由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策略。”例如,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一张学案,学案上有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理由,学案旁边有“留白”。“留白”是同学们展示的舞台,同学们可以将自己对理由的理解及对本节知识的疑问都写出来。上课当天收缴全班同学的学案并仔细看一遍,看他们存在的理由,再将共性理由作为教学难点进行二次备课,将一些好的理由和见解记录下来。上课时将同学们提出的共性理由一一列出,先让学生讲,然后教师补充。接着教师将学生提出的理由列出一、二、三,让同学们帮助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实施理由驱动教学,让理由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预习、导入、课中、课尾和课后,让提问师生共同拥有的权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由意识,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理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领悟学习化学的策略。

三、利用生动的趣味性语言

教师运用语言表达艺术授课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教师善于在课堂上使用趣味性语言,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的主人。在学习分子、原子时,可以利用生动的趣味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例如,在帮助学生理解“分子间有空隙,温度越高分子间空隙越大”时,可以把一个个分子比做小人国里的一个个小人。温度降低时,小人们冻得直打哆嗦,嘴里叫着:“真冷啊,咱们挤一挤,互相取取暖吧。”他们边喊边靠近,甚至紧挨着。温度升高时,小人们挤在一起感觉有点热了,彼此之间相互离开,温度更高时,彼此离得更远。趣味性的语言不仅突破了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而且给课堂带来了笑声。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用到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调节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把酒精微粒、水微粒看做黄豆和芝麻,把一满袋黄豆和一满袋芝麻倒出混合后,重新装进原来的两个口袋,结果不能将原来的两个口袋装满。黄豆和黄豆之间有空隙,芝麻和芝麻之间有空隙,混合后,黄豆和芝麻互相挤占对方的空隙,所以体积变小。黄豆和芝麻的混合说明微观粒子之间的混合,便于学生理解,黄豆和芝麻是学生熟悉且喜闻乐见的物质,学生容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叫醒学生的耳朵,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化学课堂灵动起来。
参考文献:
[1]宋煜.驱动教学有效教学之翼[J].化学教与学,2013(3).

点赞:24325 浏览:1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