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临床常见且高发疾病,国内外有关其护理研究文献报道很多,对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就AMI诱因、临床症状、并发症以及相关护理措施展开综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临床常见且高发疾病,美国每年死于心肌梗死的患者大约有150万人,我国近年来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至少有50万新发患者[1]。该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加强对AMI患者临床护理对于推动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2]。本文就AMI患者临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如下。
1 AMI诱因及临床症状
AMI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患者,且在冬季更为好发。其主要诱因是由于:情绪激动、紧张、劳累、排便用力、饮食过饱、感染等因素。其发病是在已有的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使心悸大量耗氧,从而导致心肌由于冠状动脉闭塞或持久且严重的缺血缺氧而发生AMI[3]。临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心前区胸骨后持久且严重的心绞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且有小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即出现休克或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2 AMI并发症
①心室膨胀瘤:在左心室为主要表现;②栓塞:是由于左心室附壁发生血栓脱落而引起;③心肌梗塞后综合征;④肌发生断裂或功能不建全;⑤心脏破裂。抢救要点:①立即给予患者心电监护;②对患者心律失常症状给予有效处理;③制约休克;④解除疼痛;⑤治疗心力衰竭[4]。
3护理干预措施
3.1对患者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加强并发症预防
3.1.1严密观察血压 由于AMI造成心肌收缩力降低、大面积梗死,心血容量不足或输出量减少,再灌注损伤,同时给予血管扩张药及患者发生合并出血等均会导致患者发生低血压,因此必须对患者血压进行严密观察,对于血压不稳定及合并症患者需要10min进行1次血压监测,血压平稳后,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延长测量时间。
3.1.2心电监护护理 AMI患者常常在24h内并发心律失常,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当对心律失常具有充分认识,同时能够对心电图及各种心律失常图形正确辨识,并且在采用心电监护仪过程中,应当保持高度敏锐及警觉,详细记录患者心电图变化,床边备齐抢救药物及仪器,一旦发生异常,立即协助医生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在心电监护中,应当对各导联线连接进行仔细检查,避开患者翻身而造成电极脱落。
3.1.3吸氧护理 通过吸氧能够使患者心肌缺氧状态得到有效改善,是对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的重要措施,痛氧疗能够使血氧饱和度得到有效提高,心绞痛症状得到缓解,同时早期足量的氧气吸入能够使梗死面积的扩大得到有效制约,因此AMI患者应当给予及时的氧气吸入。策略:采用鼻导管持续给予3~5d、4~6L/min高流量氧气吸入,以后给予1~2L/min间歇吸氧。
3.2合理饮食护理 AMI患者饮食应当忌食刺激性食物,给予足量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适量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食物,同时鼓励患者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强制戒烟,食用适量蜂蜜,少量多餐,切忌过饱,防止使增加心脏负担 。
3.3心理护理 AMI不仅是躯体上的疾病,同时也是心理上的疾病。首先,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当以耐心、热情的态度以及精湛熟练的医疗技术取得患者全心的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患者提出的AMI相关理由,责任护士需要给予详细解答,同时针对患者存现在困难,给予其有效干预及认知治疗,从而使其建立健康合理的信念,逐渐接受现实,树立战胜疾病信息。同时让家属一起对患者进行关心、理解,从而使患者能够进行多渠道倾诉求助,使心理负担减轻,不良情绪消除,积极配合进行手术。
3.4疼痛护理 大部分AMI患者发病均很突然,并伴有压榨感、疼痛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疼痛性质及持续时间进行认真观察。若患者由于疼痛剧烈、烦躁不安则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及心脏负荷增加,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5]。给予患者4~6L/min高流量氧气吸入,使血氧浓度得到提高,心肌供氧得到改善,由于无氧代谢而导致的致痛物质减少,同时可个月患者有效的止痛镇静药物,如给予或杜冷丁,用药后对患者面色、呼吸进行密切观察,防止药物造成呼吸循环受到抑制[6]。同时,通过采用暗示疗法,对患者讲解产生疼痛是由于机体正与病魔进行斗争而表现的保护性反应,让其了解此时机体正处于调整状态,疼痛是暂时的,一旦病魔被战胜,则疼痛自然消失,从而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7]。
3.5适当卧床休息 AMI患者发病的第1w易出现并发症,病情并不稳定,因此患者应当谢绝探视,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从而使心肌耗氧量减少。若患者无并发症且病情稳定,则第2w可以在床上进行适量的四肢活动,第3~4w,协助患者在室内进行适量走动。
3.6密切注意溶栓后的副作用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对AMI采用溶栓进行治疗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治疗策略之一,但溶栓后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8]。有研究发现在采用溶栓治疗后的4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发生率,有10%左右的发生率[9]。因此,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后应当给予其持续心电监护,一旦发生异常应当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如出现室早及室速,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心率<50次/min,采用阿托品进行治疗;出现室颤应当立即采用250~300J电复律电量进行电除颤治疗。由于溶栓时采用肠溶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后采用肝素钙等抗凝溶栓药物进行治疗[9],而导致部分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因此溶栓治疗后应当对患者皮肤黏膜是否存在紫斑、是否有出血点、呕吐物以及大小便颜色进行观察,尤其需要对患者是否出现颅内出血、意识、瞳孔是否异常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应当立即将阿司匹林及肝素停止使用,并给予对症处理[10-14]。

点赞:5282 浏览:1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