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结论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 将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47例实施传统护理路径。 结果 观察组的卧床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传统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满意度
[]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131-02
临床护理路径又称为临床程序,是为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临床护理路径贴近临床实际,受到医患的广泛好评。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95例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无合并其他疾病。(3)患者意识清楚,有一定的沟通和判断能力。其中,男性51例,女性44例;年龄43~72岁,平均(56.3±6.7)岁;梗死血管包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9例,右冠状动脉25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18例,左冠状动脉主干13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大致相似的治疗方案,根据临床需要对剂量稍作调整。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吸氧,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阿司匹林50~100 mg/次,1次/d,口服。肝素4 000~5 000 U/h,静滴,维持APTT于正常值的1.5~2.0倍。尿激酶100万~150万 U,溶于50 mL0.9%氯化钠溶液中,30 min内静滴完毕。
1.3 护理方法
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传统护理路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如下:(1)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发病特点以及护理计划,责任护士与主治医生检索并阅读相关文献,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患者需求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图,该图由护士执行表、医生执行表、患者告知表等组成;护士执行表的内容包括实施重症监护,建立静脉通路与吸氧,准备除颤与静脉抽血,配合急救治疗如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症支持治疗等,制定患者的饮食计划,记录患者的排便量及次数,记录患者的生活与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恢复期的锻炼与康复等;医生执行表的内容包括疾病的明确诊断,相关检查,临床处置,使用药物的种类与剂量等;患者告知表的内容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天需要进行的诊疗计划等。(2)责任护士系统地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以及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图的指示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传统护理路径的方法如下:(1)按照常规医嘱进行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立即进入重症监护病房。(2)做好基础护理、观察病情。(3)采用静卧、吸氧、止痛、静脉溶栓等方法治疗。(4)连续检测心电图、血压3~5 d。
1.4 临床观察指标
卧床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为实际值。健康教育知识得分:在患者出院前,嘱其填写本科室自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测试题》,该测试题总分100分,内容涵盖疾病知识、药物知识、自我防护知识、饮食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患者填写完毕后给予评分。护理质量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嘱其对整个住院过程中的护理服务给予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等4个等级,护理质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均值之间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卧床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得分的比较
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为(89.3±5.6)分,对照组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为(73.2±3.0)分;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显著高源于:论文网www.808so.com
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1.7%(44/48),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68.1%(32/47);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临床路径是上个世纪70年代用于工业生产工程管理的一种方法,80年代后期,由于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以及医疗质量与成本问题,美国开始研究临床路径并用于护理管理,并形成了临床护理路径这一全新的护理模式[3]。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患者入院时间为原点,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责任护士依次向患者提供临床护理路径图上所列出的护理服务内容[4]。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图相当于一个日程计划表,该表可以提示何时该做哪项检查,何时该做哪项治疗或护理,病情达到了何种程度,何时出院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本研究中,笔者对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传统护理路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卧床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这主要与两种护理途径的特点密切相关,传统护理路径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待医生指示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而临床护理路径是有预见性、计划性地进行护理工作,在这个护理路径中,责任护士按标准化的程序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同时患者亦可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并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能力,因此可达到最佳护理效果[5-6]。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808so.com

点赞:18356 浏览:75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