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议小学数学教学之兴趣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包讲、学生包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探索,从以下六个板块来阐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导入、传授、提问、练习、总结、评价
【关键词】兴趣;教学;学生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一、开讲生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理由等策略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
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刚上课,我就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1)1块。猴(2)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3)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我追问道:“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我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这里,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使学生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授中激趣

学习新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也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一)、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加到教学活动之中。(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理由,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认识事物,发现规律,解决理由的策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先用神秘的语气对小学生说:我们已经学会了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今天我们要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策略。圆锥体体积和圆柱体体积之间藏着一个很有趣的小秘密呢?接着用激将的语气说:你们能把这个小秘密找出来吗?
这样学生探索秘密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于是我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学生比一比这个圆锥体的底面、高和圆柱体的底面、高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底面分别相等,高也分别相等。接着我把圆锥体装满黄沙倒入圆柱体,让学生观察倒几次把它装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结果是否相同。(学生动手操作,倒三次正好装满。)我马上问:你们发现圆锥体的体积和圆柱体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生很快说出圆柱体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圆锥体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从而学生自己得出圆锥体体积公式:V=1/3sh
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热情高。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理由的能力和全面观察理由的思维方式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深思的理由,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四、练中有趣

巩固练习阶段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容易降低,差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我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
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在练习时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深思性的理由或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内容时,我在即将下课时设计了一个“动脑筋离开教室”的游戏:老师说的数正好是你的学号的同学可以离开教室活动。然后老师说“能被3整除的数、2的倍数、30的约数……”直到所有学生离开教室为止。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巩固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检查了教学效果,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五、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同样在《三角形内角和》结束时,我设计了一道抢答题。
揭示:把左图截去一部分,(每次只截一次)要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80°,有几种截法?”
学生原以为截法只有几种,到后来知道截法可以有无数种,感到是“一大发现”。但更使他们感到“一大发现”的是尽管截法有无数种,但剩下的图形的种类只有一种,因为内角和是180°的图形只能是三角形。这样练习,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六、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
同样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策略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兴趣教育的魅力》 王凤琴 《发展》 2007年第五期

点赞:23335 浏览: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