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高数学互动教学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互动教学包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教材环境等,具体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下,发生在师生间、学生间、师生与教材环境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
所谓“互动教学”就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看做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优化“互动教学”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1.设计情境——提出理由
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情境,挖掘、引发不同质的疑问和想法,提出假设或理由,让学生或以小组形式,或以个人形式,在课堂上模拟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理由,设置“理由情境”,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以理由引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师生互动促使理由解决并引导反思,培养学生发现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学生是探索者,教师是“顾问”和“引路人”.作为顾问和引路人除了要善于设计理由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理由设计,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理由.
例如,如果不停地往一只空箱子内放东西,箱子会满吗?为什么?这理由表面上看是一个游戏,事实上,它隐含着无穷数列各项和知识,有一定的趣味和魅力,能引起学生的深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有能力发展点、个性和创新精神培养点.学生从实际背景出发,动脑深思,动手操作,动口说明,能经历从抽象表示到符号变换和检验应用全过程,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提示学生用数学眼光去看上述理由,即将上述理由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合作交流形成共识.讨论结果:S1:箱子即使很大也会满,因为,设第一次放入的量为a1,第二次放入的量为a2,设第n次放入的量为an,则a1+a2+a3+…+an+……可能很大,总能放满箱子.S2:箱子即使很小也不会满,因为,设第一次放入的量为a1,第二次放入的量为a2……第n次放入的量为an,……则a1+a2+a3+…+an+……可能也很小.
2.引导学生对理由进行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例如,你能尽可能多地举出箱子不会满的例子吗?S3:把一支粉笔的一半放入空箱子中去,剩下粉笔的一半再放入空箱子中去,如此下去,……放入空箱子中的充其量也只有一支粉笔,不会满,其数学模型是:12a+14a+18a+…=a(a是粉笔的长);S4:把一杯水的一半倒入空容器中去,剩下水的一半再倒入空容器中去,如此下去,…,倒入容器中的只有一杯水,也不会满,其数学模型是:12b+14b+18b+?=b(b是一杯水) ……
又如,你能否将S3与S4这类理由一般化?若设第一次放入空箱子中的量为a1,第二次放入空箱子中的量为a2,第n次放入空箱子中去的量为an,…,数列{an}有何特点? 同学们结论:数列{an}是等比数列,也是递减数列,且项数无穷的.
再如,在讲“正弦定理”时,教师创设理由情境:一船从港口B航行到港口C,测得BC的距离为a,船在港口C卸货后继续向港口A航行,由于船员疏忽没有测得CA的距离,如果船上有测角仪,他们能否计算出港口A、B之间的距离? 启发学生讨论下面理由:
(1)这个过程可以转化为什么样的数学理由?
(2)数学建模,即将实际理由化为数学理由,即在△ABC中,已知A、C、a如何求c边呢? ①这个理由整体上讲属于什么性质的理由? ②解三角形理由已经掌握了哪些主要知识、工具?③深思解决理由的思路(能否将解一般的三角形理由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理由?) ④解法过程:过B作BD⊥CA于D,则BD即为AC高,在Rt△ADB中,∠ADB=900, AB=c,则BD=csinA,同理BD=AsinC∴csinA=asinC,可以解得c.
(3)同时:asinA=csinC,①在△ABC中,有asinA=csinC,是否有asinA=bsinB=csinC呢? ②asinA=bsinB=csinC为常数k,那常数k是什么呢?在直角三角形中k=2R,那任意三角形,k=?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理由,在解决实际理由过程中情境的探索,不断产生新理由;已解决的理由又提出新理由的情境,从而引发在深一层次上去提出理由,进而去解决理由,从而培养学生解决理由的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互动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能否推动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能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从而达到推动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目的.

点赞:3683 浏览: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