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语言情韵,感知语言魅力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汉语言文字是丰富多彩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赏析,推敲揣摩,结合语境等方法品味语言,努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言 诵读 品味 感知
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平静的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而语文又是语言的艺术,生动形象的记叙,精辟入理的议论,绘声绘色的描写,沁人肺腑的抒情,无一不传递着美的信息,美的艺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因此,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那么如何来品味语言呢?

一、加强诵读,整体感知文章的语言魅力。

历代的教学者都十分重视诵读教学,古人不是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入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之说吗?诵读是品味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也说过:“采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的妙处,形成语感。”朗读文章其实是了解文章的前提,多读也能增强语感。语感靠死记语言材料,靠教师的讲授都难以获得,只有靠自己的反复诵读、源于:www.808so.com
品味而习得。辨得出语言的正误,是有语感的开始,识得语言的优劣,说明已有良好的语感。与音乐一样,语言同样也有声音,也是表情达意的。如果不仅能感觉得出用词、组合的正误优劣,甚至连词语的平仄、句式的长短、整散处理得是否恰当都感觉得出,那么这种语感就是很细腻的了。

二、诵读精彩语段,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人们历来认为,真正的语文能力就是语言能力,真正的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育活动。可以说,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是语文课的关键。学生通过精彩语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发展语言的连贯性,领悟语言表达的规律性,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一)推敲关键词语的精当。

很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传世,是因为语言使用的精当。我们学习文学作品,欣赏精彩语段,也可以从品味关键词语着手。当然,文体的不同,语言的特点也不同。如诗歌语言的凝练形象,记叙性语言的生动具体,说明性语言的准确生动,议论性语言的严密准确等,各有特点。品味语言便可从品味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入手,体会作者遣词用语的匠心。

(二)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阅读文章,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是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理解句子的含义自然要结合语言环境,从表面意思着手再去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土地的誓言》,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等语句?这几句确实较为费解,因为它包含了好几个层面的意思。从表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所说的“红熟的浆液”。这一表层含义必须理解。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一种联想呢?因为他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这时,充满的作者就进入了写意的层面: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三)比较不同句式的选择

1.句式的变化。如教学《陋室铭》时,我让学生先把开头的三句话,改成排比句。然后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不用我们的这一句式?这样的排比不是更有气势吗?”排比有整齐之美,而变化则有摇曳之美,作者追求的是后者。这就是骈句与散句的各自妙用。
2.长句与短句。长句包容量大,能表达丰富而复杂的感情;而短句则短促有力,感情更激越昂扬。因此长短句式的选择往往是因为表达的需要而令我们了解作者的情感。
3.双重否定句和反问句。这两类句式,都可以起到增强感情和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作者为了表达更为强烈的感情而选择使用这些句式。这类句子非常常见,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四)体会标点的妙用。如《为学》一文中有两句“子何恃而往”,前者用的是“?”,后者用的是“!”。这前后标点的变化,恰恰是富僧对贫僧的态度和情感的变化。前者的“?”,表达出富僧对贫僧“欲去南海”之事的怀疑态度;而后者的“!”,则显露出富僧对贫僧一如既往地坚定目标去南海的鄙夷态度。
而最为经典的标点的使用的妙处,大概首推《荷花淀》中水生嫂的一段话了: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这是她的顾虑。但如果把“我不拦你”一句改为“。”的话,则表达的意思就发生了变化,强调的是她的忧虑而不是深明大义。

三、寻找文中的微暇之处,展现学生的自我风采。

抓住这些“瑕疵”来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交流看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更科学的认识,养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质疑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种解释的梳理、辨正,养成一种批判和科学和严谨的学风。有不少学生都体验到科学精神不仅仅在理科学习中,语言表达本身就具有严谨的内涵。

四、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

再造想象就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根据图样、图形、符号记录等的示意,而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当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词句时,就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草原情景的图画。又如,看小说《红楼梦》时,脑海中便随之产生了宁、荣两府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及其活动的情景等。这些就是再造想象所产生的结果。再如,学了《卖炭翁》之后,根据卖炭翁的生活遭遇,想象“卖炭翁之死”,要求具体描述他临死前的状况和心理。
汉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品味语言的形式的多样化。上述方法的运用并非孤立单

一、有时几种方法交融使用,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杨再隋. 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教育研究2004(5)
2.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2003(9)

点赞:10844 浏览:4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