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注重阅读实践,优化研读文本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入解读文本内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语言内涵 语言训练 读写结合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文章的语言,挖掘文本语言的情趣点,通过揣摩与推敲文本语言,结合听说读写阅读实践活动,学习文本语言的运用,体验与感悟文本深刻的内涵,丰富语言的积累,掌握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培养语文阅读的综合素养。

一、细读语言内涵,感悟文本内涵

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个性化地解读文本,让学生深入文本之中,对文本语言进行反复推敲和揣摩,体味文中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体味文本语言的内涵美,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体验文本语言的意境,感受作者的内心变化,窥见作者的思想内涵,直至感悟文本的中心内涵,熏陶和启迪学生的阅读情感,完善学生解读文本的个体阅读认知,培养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穷人》时,教师让学生细读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后,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学生认真品读,发现文中运用五个省略号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和揣摩每一个省略号包含的内容,学生反复推敲“闹着玩的吗”、“是他来啦”、“还没来”、“自作自受”等词句,感悟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自己决心的一系列复杂心情,掌握作者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以及如何描述和表达人物心理活动的高超技巧。教学《鹿和狼的故事》时,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找出形容森林美丽的词语,利用这些词语描给美丽的森林,在语言实践中体验表达的快乐。接着,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画,对关键的词句批注,经过对话交流,体会鹿的美丽善良和狼的凶恶残忍。细读文本语言的阅读活动,有利于深刻解读文本内涵。

二、紧扣语言训练,内化文本语言

教师挖掘教材内涵,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能力训练,依托文本的训练目标,紧扣文本进行语言训练,有机融合语言训练和与文本对话。学生在个性化解读文本内涵,体悟文本语言特点,理解与吸收文本语言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造,把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实现内化文本语言,一方面帮助学生丰富和积累语言储存,锻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刻解读文本内涵。
例如,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时,教师出示文中语句: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探究书与“朋友”、“家”相似的地方,理解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技巧。教师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再出示语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引导学生深思、讨论,体会这种表达的精妙技法,学生比较了两个比喻句,前一个比喻句用“就像”,后一个比喻句用“就是”、“也是”,“就是”、“也是”这两个喻词使得句子肯定的味道更浓,愈加表达出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学生内化文本语言后,教师出示仿写训练题: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摇?摇 ?摇?摇,也是?摇?摇 ?摇?摇。教学《桂林山水》,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中语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学生体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感悟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了解作者采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化叙述漓江水。教师要求学生仿照句子练习写话:“?摇?摇 ?摇?摇真静啊,静得?摇 ?摇?摇?摇;?摇?摇 ?摇?摇真清啊,清得?摇 ?摇?摇?摇;?摇?摇 ?摇?摇真绿啊,绿得?摇?摇 ?摇?摇。”学生通过内化文本语言,掌握表达技巧,有效地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现读写结合,发展阅读思维

教师立足于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创设读写结合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读懂文本字面上的作用,体验和想象字面背后蕴含的深意,锤炼语言表达能力。因而,教师要根据文本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文本的空白处、修辞手段等语言训练点,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发挥学生阅读想象力,体验文本丰富的语言韵味,深化学生阅读情感体验,通过补白、句子训练等语言实践形式,激发学生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创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涵,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教学《穷人》后,教师根据文本最后留下的空白,要求学生再读文本,回顾文本内容,捕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家庭经济实况,拓展学生阅读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续编西蒙的两个孩子及桑娜一家的故事,在续写活动中,学生再次研读文本内涵,体验作者的语言特色,利用已有的语言积累续写故事,深化品悟文本内涵,训练语言表达技巧。《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在这36小时里是怎样克服种种困难的?当时的情形又是怎样?教师针对文中没有详细地描写这些情况,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详细地叙述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要求学生独立深思,然后进行相互交流,最后让学生把各自的想象动笔写下来,尝试填补到文中,读读这样的补白是否合理。读写结合的阅读实践,有利于拓展阅读思维,训练语言表达,发展阅读素养。

点赞:23863 浏览:10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