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依靠直觉进行中学生美术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直觉在中学生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能够体现美的自然法则。而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学生修改的发展;教材内容脱离学生发展实际,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要改革高中美术教育,就应依靠直接进行美术教学,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视觉表达。
【关键词】直觉;美术教育;改革

一、直觉在中学生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是人类的两种认识程序,两者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识能力,学生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是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学生依靠直观知觉作画有以下特点:

(一)中学生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

学生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比如14岁学生看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车辆是圆形,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他们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是代表滚动的车轮,在这里数量并不重要;学生画乌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喙,在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见,不代表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随着学生年龄增加,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他们表现形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他们认识发展的自然过程。

(二)中学生依靠直觉能创造性地表现礼堂景象

绝大部分中学生的早期艺术形式含有高度抽象的几何图形,它们并不是对大自然的复制,依靠直觉进行中学生的美术教育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而是对大自然本质特征的反应,有人认为这样的概念不可能产生于观察过程本身,它只可能是更高级的、非观察性的层次上推敲的结果,他们认为中学生对现实情况的思维不是靠直接的感觉,而是靠非感性的智力的升华。也就是纯理性化的判断。其实,中学生与成人的艺术概括还有一定差别,不是纯理智的思维活动。概括在所有的知觉中都会自动发生,因为简化的形象是被记住的形象,中学生所表现的视觉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观需要上。比如,中学生画一条公路上行驶着的车辆时,运用折式构图,在一条线的上下画出两个天空,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上下颠倒地画在这条线上。再如,学生画一个人在洗头发,他把伸进盆里的头和地面用俯视表现,以便让人看清洗头发的情景,把人的身体用平视表现,以表示人站立的动态。所以,中学生在表现世界的根本性结构特征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三)中学生依靠直觉能体现美的自然法则

人们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谐等现象的体验和追求,是人类的审美本能。在学生的绘画中,均能得到自然显现。如学生在线画中能自由运用各种形态的线通过疏密、繁简变化表现节奏和韵律,他们用直线、曲线、圆形、方、三角形在人物、动物、植物上自由组合装饰,做到繁而不乱,繁简有序;在线描写生画中,能把复杂的景物组织得井井有条。中学生在色彩画中,常用补色对比表现强烈而和谐的色彩关系,依靠直觉他们能感觉出一块红背景前的人脸是绿色的;在背景前把人脸面成紫色;中学生还可以根据物象受光的影响所产生的明暗变化,用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色块进行表现,这些并不是在纯理性知识指挥下的艺术表达,而是靠直观感受,靠主观感情支配的做的自然表达。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把学生画中表现出的这些优点加以肯定,并有意识地加以更改策略引导,使学生由无意识的显现发展为艺术表现,理性认识就会得到升华。
人的直觉不是少数超人和艺术家才有的物质,直觉是人所共有的天赋,依靠直觉进行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开启人的智慧,推动人的直觉发展。

二、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的原则与策略

(一)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应遵循如下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以利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根据中学生各年龄段的绘画心理特征和他们素质与能力的发展,选择和决定各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形成连续性教学;依靠直观知觉,发展学生感官,培养美学意识,利用多种手段扩大生活视野,激发创作兴趣,培养学生视觉造型反应和创造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尽量不做技法示范。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的策略,以及运用造型元素、造型规律的策略,不限制只用一种表现策略。

(二)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的教学策略

1.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传统绘画历来用传授技术的方式,如教使用绘画工具的表现技巧,习惯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学生如何表现。这种教学容易对学生的创造力产生抵制作用,也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其实,中学生绘画能力不靠教具体知识和策略,仍旧能自然发展。发展规律为:由简单表达到复杂表现,由意象到再现。他们的写实能力随认识的发展自然提高。他们对物象的自然属性、比例、结构、、体积和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依靠感知而发展,也能为个别学生将来进行专业学习准备好条件。我通过调查中学生画室进行写生教学实验结果说明,造型能力不靠教死技法,而是依靠直观知觉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创造性发展。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首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学生习惯画记住的形象,常常认为摆在面前的实物,与自己画画无关,不认真观察,只画记住的概念形象。通过观察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造型的概念化。其次,要教学生如何观察?如何记忆形象?如物象的形状特征、与其它物象的区别、物体形象的具体内容和细节、物体之间的关系、物体空间距离、色彩的感受与变化等。再次,教材系列化。通过多种媒体,如通过实物、录像、图片、幻灯等观察,形成有相互联系的教材内容,一环接一环地扩大知识面,进行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运用多种手段,如名作欣赏、生活体验、触膜、语言描述、启发联想、鼓励独创精神等策略。作业内容要密切贴近中学生生活,以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和创作热情。
2.尊重中学生的视觉表达,把学生从再现和复制自然中解放出来对原型的忠实复制决不是评判艺术作品是否优秀的唯一尺度,它妨碍人进行自由的、创造性的表达。中学生绘画的意图并不着眼于画得与真实的一模一样,所以学生画与技巧并没有太大关系,我们也没有必要过早、过多灌输那些不可能被他们接受的技法知识。只有在他们心理发育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引导把必要的知识渗透给他们,培养起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美感意识自然产生后,才能通过图画表现出来。因此,对学生的美学意识培养需要选准、选对知识点,对他们不可操之过急。中学生绘画的造型特点是:用线和色彩进行平面的、意象的、表现性的、装饰性的知觉创造。这是建立中学生绘画课程学科体系的依据。中学生绘画中常被人所指责的“错误”,应该被理解为是中学生合法的表现风格和必定特征,是他们眼中的世界,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象大师那样作画。他们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绘画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2]《美术概念》上宏建,袁卡林主编
[3]《文学原理》蒋孔阳,朱立元主编

点赞:16186 浏览:7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