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对生命教育、存活教育、生活教育融入中学学校校体育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生命教育、存活教育、生活教育(以下简称“三生”教育)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一年多来所取得的成效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许,可以说,“三生”教育的实施已经初步取得成功。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2009年6月2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李自良专访时表示“的“三生”教育就是人生的价值教育,就是要解决现代教育的价值建设理由”,而学校体育课程和“三生”教育无论从课程的性质、功能和目标来看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体育课程是“三生”教育的途径,“三生”教育是体育课程的内容。笔者在认真学习研究中学学校《生命、存活、生活》教材内容以及查阅大量有关“三生”教育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本文对“三生”教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进行分析,明确其可行性,同时探索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把握“三生”教育的时机和途径,从而为“三生”教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理清思路,寻找策略。
关键词:“三生”教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探究
1 对中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的紧迫性
现阶段正是学生生长发育逐渐成熟,独立意识、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表现出不信任和叛逆的态度。当其独立意识受阻、自立性被忽视、个性伸展受到阻碍,被强迫接受某种观点时,表现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情绪来,而生活中却很少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学习上拖沓懒散、经常迟到旷课、课堂上打瞌睡;体育课上,不愿听老师的安排、不愿做准备活动、喜欢自由,导致伤害事故偶有发生等等;诚然,从“三生”教育的层面上看是学生对生命、存活、生活价值的认知不足及态度上产生偏差所致,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存活、生活价值的漠视,同时折射出青少年的情感荒漠、道德意识削减的阴暗面,因此对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职校生来说,加强 “三生”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生命观、存活观和生活观势在必行。
2 中学体育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三生”教育教学资源
“生命具有自然、社会、精神等属性”,自然生命是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基础,没有自然生命的存在,就没有依附其上的人格、品德和智力。体育新课程标准关于生命教育的基本理论与观点体现在:增进身体健康,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体现了生命教育把自然生命放在第一位的目的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对生命教育的社会生命目的观的科学诠释;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这是生命教育的精神生命目的观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精神生命最终服务于自然生命。由此可以看出,二者的功能和目标是一致;从生命教育的角度看,可以说体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把它提升到生命教育的而已,所以体育教学中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等待挖掘。
学会存活是当代社会及未来世界对人的要求,是学生现阶段学习任务的具体化;事实上,生活中正确的走、站、坐、卧姿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卫生习惯、用眼和脑的卫生常识、游水能力、各种自我防卫技巧、防火常识、基本的运动创伤救护常识和策略、交通安全常识等体育卫生保健的内容,都与人类存活与发展的紧密相关;而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不仅仅是运动的教育,而是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让学生在“动”中体验人生百味、感知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即让学生在“动”中学会存活技能的过程,可以说体育课堂就是一个小小的人生舞台,其对存活教育的是其他任何空洞说教的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从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看,其终极目标就是人的幸福生活;这与生活教育的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其实体育教学中的许多游戏正是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如:放松游戏“悄悄告诉你”,从生活教育的角度看,游戏的目的是告诉学生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融入班级、融入学校、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又如男女混合的追逐游戏“贴膏药”,该游戏进行时,常会出现学生不情愿甚至拒绝与异性合作的情况,至使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教学无法进行,此时教师可以讲解“健康的异往的性”以及“如何进行健康的异往”,引导学生认识健康的异往的性,同时克服与异往的羞愧和不情愿情绪,以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最终让学生懂得健康的异往的性,以及学会如何进行健康的异往,健康快乐地生活。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三生”教育教学资源,体育教师在深入学习、理解“三生”教育内涵,并观注“三生”教育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显现出来;同时体育教学中的”三生”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同样不断创新、提高认识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策略,才能把体育教学中丰富的三生”教育教学资源挖掘出来,以应用到“三生”教育的实践中去。
3“三生”教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策略
在明确对职校生进行“三生”教育的紧迫性和充分论证体育教学中蕴涵着大量关于“三生”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生命、存活、生活》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分别探索生命教育、存活教育、生活教育融入职校体育教学的实践策略。
3.1生命教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策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策略,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如生理卫生知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体育健身与疾病防治、体育与心理健康、救护的基本知识与策略等。因此教师在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应避开空洞的说教或照本宣科,应在紧扣课程目标要求的同时,充分挖掘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中所蕴涵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三生”教育教材内容中鲜活案例,寓生命教育于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如教师在讲解“生理卫生知识”时可与“三生”教育教材内容“主题二:成长的青春”一课相结合,带领学生认识男、女性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帮助学生分析在青春期遇到的理由,寻找解决理由的策略和策略;在讲解“体育与心理健康”时可与“三生”教育教材内容“主题三:健康人生,从心开始”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参与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或观赏体育比赛,不仅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许多不良思绪和心理状态的排解,引导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

点赞:16234 浏览:63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