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景观论以景观整合建筑与城市一体化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社会经济文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聚居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情感越来越淡漠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极度不协调,使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受到人们愈来愈强烈的关注与期待。本文笔者探讨了以景观整合建筑与城市的一体化设计。
【关键词】景观整合建筑城市一体化
引言
中国空前的城市化过程使人居环境迅速恶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聚居环境的建设和营造在我国许多地方己显得相当迫切。人们急切的试图在城市和自然之间建立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下面笔者探讨了以景观整合建筑与城市的一体化设计。
1.景观对建筑的整合
1.1 地标建筑
地标建筑是地标景观重要的构成要素。地标景观是代表或象征某一领域或场所显著的景观要素,而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往往起着地标景观的作用。地标建筑不仅仅代表区域或者城市的主要意象,更能凭借其自身的魅力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辐射影响作用。地标建筑的显性标识性是它的外在形式、体量等具有视觉价值的物质要素,而隐性标识性则是蕴涵其中的象征性,包括文化特质和独特的地域风格。地标建筑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1.1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出现标志着城市空间和景观构成开始发生新的变化。高层建筑一直以来因为其体量上的视觉震撼力而逐渐成为城市景观的标识以及城市结构的重要节点,很多城市呈现出特有的高层地域景观与结构特征。高层建筑的外形某种程度上更像一个巨大的雕塑体,因其高度而具有显而易见的引导性和标志性,即使不同的视角都可以称为某地区的典型象征,但是“高”不是终极目标,寻求功能上的合理,与城市和谐融合,具有深层次的含义才是其避免标准化和均质化的保证。地标建筑是场所感和领域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创造地域性地标建筑会带来更具意向性的城市景观。
1.1.2纪念建筑
纪念性的建筑指那些有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808so.com
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或者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建筑形式(或构筑物)。城市的历史愈弥久,文化积淀愈丰厚,这样的纪念建筑就越有价值,往往成为该地区最有人文气息的代表性建筑,甚至成为城市形象的“代名词”。这类建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保护与更新,即如何将自身的历史价值融入到城市的日新月异的不断更新之中,既能保持自己的风貌又可以顺应城市的发展变化。
1.1.3原型建筑
当代出现了许多在自然景观中呈现单纯几何形态的建筑作品。单纯几何形态具有“地标”的特质,这是通过其单纯、人工化而与自然景观形态相异质而达成的,而其表现力和感染力则来自于这种异质化而产生的张力。而且“原型”景观建筑因其形态源于自然几何形态,可以更好的与大地背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1.2建筑与场所环境更好的融合
1.2.1台阶与坡道
台阶在不同空间相互转换的过程中,担当着媒介的角色。台阶、踏步连接着不同的界面,就像桥梁一样对实现连接、服务、依赖、追求空间等目标发挥辅助作用。满足人们要上要下,要到达另外一个地方的需求。台阶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是一种过渡,是一种连接与延伸,作为联系不同界面的重要媒介,台阶可以创造十分丰富的景观空间。柯布西耶引入的“漫步式建筑”的概念,意指当你穿过一个空间时就像是穿过一处景观,仿佛是走在山路上不断展现新景观,它可以使生硬的界面变动连续而又有活力。
1.2.2空间
本文的空间指建筑与城市相交、相接的关系密切的地带。可将空间看作媒介,充当“连接器”的角色,是一个包容多样形态的环境综合体。整合的要点是建筑入口空间,临界面等处,这些空间具有亦内亦外的特质,可以使空间更为流动和立体化。
2. 景观对城市的整合
2.1利用地域特色创造个性景观
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或地方特有的风土个性,是隶属于当地最本质的特色。它是一个地区真正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性。所谓地域特色,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综合,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我们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具有地域基础的特征。
2.1.1尊重当地自然形成与气候
各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形地貌,因此很自然的就形成了根源于当地的景观形象。地域性是构成城市个性景观的前提。城市景观是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的不同,每个城市都有特殊的性格和形象。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对历史人文的更新再生,是创造具有地域特色个性城市景观的关键。
2.1.2尊重当地的历史与文化
城市景观并不只是出于功能上的需要而呈现出外在物质表现,更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是城市景观的内涵精神,是当地文化、民族精神的传达者,必定要受到当地特色文化的影响,失去这个精神内涵,毫无特色的景观将索然无味。
城市景观是动态的,具有强烈的时间性、地域性。一个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城市为人民带来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能展现出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地域性景观城市的创造必须立足于城市特有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历史文脉的挖掘再现。
2.2以人为本的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的营造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需要,空间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设计师对其进行解读时不可或缺的字眼。景观较之建筑更是少了一些理性,更多些细腻的感触和生活的热情,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景观才是好的景观设计。当我们漫步于欧洲很多城市时,都会情不自禁的为那些不知名的寻常的小巷,令人惬意难忘的小广场。所感动,只是因为它们的尺度是人的步行尺度,它们的每个细节设计都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很多欧洲小镇非常注重人性化场所的设计,重视人们的活动空间,重视人们日常的居住环境。而在国内,快速的现代化使得我们的设计都是以“车”为尺度,城市空间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尺度和比例之于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体验形态,人在其中活动,所感受到的永远是与人相亲和的尺度。建筑学领域经常提到的尺度是指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对城市景观来说,也是一样的。尺度包括各个要素的长度、宽度、整体与城市、整体与整体、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对行为主体一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城市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尺度的生活感与时代感都是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3城市生态景观的营造
城市生态景观的营造不仅仅是对自然的保护,对城市中传统景观的保护与更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传统城市景观的认识应该是全面的,它不仅包括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传统的街区、广场,也包括老城美妙的肌理、宜人的尺度、自然形成的城市轮廓线等,还包括与城市景观紧密相连的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如邻里模式、社区网络、风俗习惯等等,因而传统城市景观的保护也应是全面的。同时对于传统城市景观的保护不能一概而论,全部博物馆式的保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应根据景观的不同类型、历史价值、地段等因素确定保护等级,并采取相应不同的保护手段。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设计师应该以景观设计为先导,整合建筑与城市的一体化设计概念,通过寻求探索多种途径,整合景观与建筑,景观与城市之间的空间结构,建立新的多元秩序,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力图适应城市动态发展需要,满足人们情感、文化、价值的需求,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之路,使城市更加具有活力。
参考文献:
过伟敏. 史明.城市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刘先觉. 现代建筑理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张斌、杨北帆. 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点赞:27023 浏览:12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