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共生历史建筑与城市景观共生\融合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历史建筑是城市的特色之

一、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精神的延续,在城市源于:期刊论文www.808so.com

景观中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与城市景观互相契合与共生。本文由西安的古塔这种历史建筑谈起,延伸的到地标性建筑,分析中外不同地域的历史建筑,从而提出标志性建筑对于城市景观的作用。
关键词:古塔;地标建筑;景观
初到西安的人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有很多人会提到大雁塔。大雁塔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地标,是每个到西安旅游的人必到的地方。正如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所做的三座城市意向调查一样,如果让每个人绘出他心目中的西安的意象地图,那么大雁塔必然是图上的重要标志物。虽然现在城市已经布满高楼,它的尺度显得有点渺小,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其它建筑无法超越的。

一、古塔建筑的历史

古城西安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矗立着古朴雄伟的大雁塔,塔高64.1米,共7层。它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其平面呈正方形。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

二、历史建筑与城市景观

2.1 中国的古塔
隋唐长安城市最初是严格的轴线关系,但随着大明宫的兴建,宫殿区扩建,打破了原有的严正对称形态。于是大明宫向南延伸经过大雁塔成为城市新的轴线,因而大雁塔在景观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它成了景观视线走廊中的一个最重要的节点。
唐长安修建夹城,皇家出行东移,造成了城市生活重心的东移。这同时也成就了大雁塔在轴线上统领作用。如果说大雁塔作为全城的制高点,人们在城中抬头就可以看到它高耸的姿态,那么现在它的地位更延伸了一步,它成了大明宫宫殿区向南视线的一个对景。
今天,唐代的城墙现在已经湮灭了,明清城墙代替了它的存在,但是大、小雁塔却作为永恒的标志物和纪念物保存下来。今天的城市建设正是延续了唐代东移的轴线,雁塔路的尽端就是雄伟的大雁塔。当我们从城墙的和平门走出,逐步向南走,大雁塔就耸立在我们的视线之内,我们的眼睛不得不被它的雄伟身姿所吸引。
当有机会登上大雁塔的顶层从小窗向外眺望,整个城市的景观尽收眼底,南、北面是清晰的城市轴线,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站在上面,你对这座塔作为城市的地标,才更有体会。
小雁塔位于太极宫到明德门的中轴线一侧,距离皇家生活区很近,由于它的塔的形式不同于大雁塔,形成了特别的景致,成为了城市的另一个地标。
2.2 欧洲的教堂
欧洲的中世纪拥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城市往往在市中心设置高耸的教堂,它的体积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教堂广场往往是城市的主要中心。街道是蜿蜒曲折的,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从弯弯的街道走到中心的城市广场,这过程中景致复杂多变,一步一个景观,走到中心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你的视线会被引向高耸的教堂建筑。
教堂与一般的居民住房在尺度、材质、体量、装饰等方面都有明确的差异,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广场往往也设置方尖碑等标志物,起到提示空间占领的作用。“巴黎潘多亩广场的方尖碑,从周围环境中鲜明地孤立着,由于其垂直因素,它是唯一式的,也可以说是原初纪念性的。”
2.3景观意义上的共生、融合
通过中外不同地域历史建筑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像中国的古塔、欧洲的教堂和方尖碑等,虽然外型不同,但在景观中的作用却是一样的。
首先,它起到了标志性的作用,作为一个地区的空间景观的提示。凯文.林奇提出标志物是感知城市意象的重要元素之一。标志是物而非空间,与节点不同,它是城市空间中的外部参考点,帮助人们在城市中定位、定向。能帮助人们识别环境、丰富城市空间。标志物作为积极的城市建筑使人在路途中看到熟悉的或明确的可识别的标志,从而使不确定感产生的紧张的心情松弛平静下来。另外,这种标志性也体现在文化认同、地方认同的意义上,这种作用未必体现在视觉上,而是在心理上帮助人们完成对城市景观的感知。比如我们站在远处遥看一个城市的轮廓线,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那些高耸的、孤立的建筑,如果空间高度都是同一尺度,那么这个城市的景观可以说是缺乏趣味,人们就没有太大的兴趣去欣赏。
其次,它还体现了纪念性。“最初的纪念性,就是形象鲜明的孤立的东西,是由方尖碑或纪念塔那样垂直的因素和包围它的空间所形成的。”纪念性景观是人类景观最早的类型,原始人类标志大地的冲动来自纪念的本能。纪念不但和人类本身有关,而且与人类的生存体验的精神内容密不可分。人们为了纪念而创造,又为了创造而纪念。人们建造高塔、纪念碑、纪念柱就无非就是为了表彰功绩,延续精神。

三、历史建筑文化景观的延续与保护

由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是盲目的建设项目也很多。许多历史文化景观的周边环境在使用功能上相当杂乱和拥挤,这就必然与历史文化景观应该具有的文化环境氛围产生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影响了城市整体上的环境形象。这对像大雁塔这些历史建筑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处理好城市历史文化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于有效的保护方法。西方国家这方面进行的很早,有很多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英国制定了眺望景观的保护,其工作始于1992年。“通过对眺望点及眺望对象间的建筑高度控制进行风景保护,具体是针对各景观设定三个分区:景观视廊、广角眺望周边景观协议区、背景协议区。在各分区内实行不同的高度控制管理。”[3]
“在巴黎则是从1963年开始通过纺锤形控制,对眺望景观进行保护,例如从香榭丽舍大道穿过亚历山大三世桥,通过开放式草坪看到的通往荣军院的远景。”[4]
“在德国城市,除法兰克福等一部分城市外,多依据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人性化标准,严格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体量。这是形成具有特征的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决定性因素,不论城市规模大小,具有象征性、高耸的教堂尖顶或市政厅塔楼等成为城市的地标。”[5]保护和改善城市眺望轮廓线的方法,在德国的城市设计中很普遍。
四、结语
我所认为的景观是我们看到的一切事物,不管这个事物对城市景观产生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本文简要述及了中国古塔和欧洲教堂这类宗教建筑,宗教始于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自身境遇不能掌控的不确定感,人们建造宗教建筑是这种心情的外在表达,渴求一种寄托。在很多地方宗教建筑大都作为城市的地标建筑来规划,于是它在空间景观上的意象便大大加深了。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怎样保护和延续空间景观意象与城市共生融合是我们应该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西村幸夫+历史街区研究会·城市风景规划—欧美景观控制方法与实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点赞:29685 浏览:13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