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来长江水沙变化背景下长江口海岸线演变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过去一个世纪,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大多数世界范围内河口三角洲遭受侵蚀。在这里,介绍一个很少见的情况:在大幅减少了沉积物输入的情况下,大河河口仍然向海推进。位于长江上游的三峡大坝是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大坝,2003年使用,2009年水库内泥沙淤积量已经达到972Mt,其年淤积速率为139百万吨/年,与水库使用期间以148百万吨/年长江口的泥沙量。三峡大坝与其他的人类活动(例如:河道内彩砂、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库及大坝的建设)一起加大了长江口泥沙量和含沙量减少的趋势。大坝使用后河口的年泥沙量大量减少,与三峡大坝使用前得两个阶段(1953-1987和1988-2002)相比,分别减少了68%和56%,而径流量仅仅减少了9%和14%。除此之外,三峡大坝使用之后不论是湿季和旱季长江泥沙输运和河口的含沙量均趋于减少,湿季相对旱季减少的比较多。使用GIS工具,从1974-2010年大约8年的时间间隔使用Landsat多时遥感数据以平均线作为海岸线来监测长江口的向海推进或后退。从1974-2010年,整个长江口向海推进,总淤积面积约为667km2,年淤积速率为18.5 km2/年。在时期,崇明岛和南汇区的东部向海推进最大,分别为8和6公里,其平均向海推进速率分别为0.22和0.17公里/年。尽管减少了沉积物的输入,导致三峡大坝大量沉积物淤积,但长江口仍然向海推进,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印象,例如填海造路工程、围海工程和港口建设等。为分析东中国海海流对长江口外流系的影响,及长江大量的泥沙输运对东中国海的影响情况,对渤、黄、东海的20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探讨其分布特征与物源和水动力环境的关系。结果,研究区底质类型主要有砂、粉砂质砂、泥质砂、砂质粉砂、砂质泥、粉砂和泥7种类型沉积物。其中泥质砂分布范围最广,粉砂质砂、砂质粉砂次之,砂、粉砂、泥零星分布。本研究海区影响沉积物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物源、地形和水动力条件。近2ka以来闽浙沿岸泥质沉积物主要来源为长江沉积物;苏北浅滩泥质区是1128-1855年老黄河口在南黄海入海,大量泥沙长期堆积形成废弃黄河三角洲所致;南黄海中部表层沉积物来源多种多样、现代沉积动力作用十分强烈,几大可能的沉积物来源主要包括现代黄河物质、苏北浅滩老黄河三角洲物质、长江物质;北黄海泥质区为一个多源泥质沉积,其物源包括了山东沿岸流物质(黄河物质)、辽东半岛河流物质、黄海暖流物质(南黄海物质)等;黄河口泥质区主要为黄河每年大量输入渤海的泥沙量长期堆积所致。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编写的《海洋底质调查技术规范》中规定粒度参数的矩法数学计算渤、黄、东海沉积物的平均粒径介于2.0-7.8Φ,分选系数介于1.00-2.90,偏态介于(-1.8)—(+2.8),峰态介于1.60-3.50,研究海区沉积物分布粒度粗细变化大,分选性较差,主要粒级不,粒级分布范围广,水动力波动幅度,极正偏态的沉积物广泛分布,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平坦。研究技术的发展,需对沉积物的物源分析做到定量分析,以达到更能清楚的解释东中国陆架海的沉积演化,从而更清楚的了解三峡水库的蓄水对长江口造成的影响,进而对整个东中国海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三峡工程也不例外,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巨大,但对环境的影响深远。影响是两的,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应该认识、发掘和充分利用正面影响,同时竭尽全力克服和解决负面影响,使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处于最佳。综上所述,研究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口海岸线冲淤演变具有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关键词:长江口论文海岸线论文冲淤演变论文地理信息系统论文三峡论文
摘要5-7
Abstract7-10
目录10-12
0 前言12-17

(一) 长江口冲淤演变研究12-13

(二)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13-15

(三) 研究内容15

(四) 三峡工程简介15-17

1 研究区域背景及概况17-23
1.1 长江流域概况17-20
1.1.1 自然地理17-19
1.1.2 长江水文特征19-20
1.2 长江口概况20
1.3 长江三角洲发育演变史20-23
2 研究与方法23-26
2.1 所用数据及来源23
2.2 所用研究方法23-26
3 长江入海水沙通量变化26-36
3.1 大通站年水文泥沙特征26-28
3.1.1 大通站年径流量26-27
3.1.2 大通站年输沙量27
3.1.3 大通站年含沙量27-28
3.2 大通站月水文泥沙特征28-32
3.2.1 大通站月径流量29
3.2.2 大通站月输沙量29
3.2.3 大通站月含沙量29-32
3.2.4 讨论32
3.3 三峡水库泥沙淤积32-34
3.4 小结34-36
4 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粒度特征36-49
4.1 长江口外海域地质概况36-37
4.2 表层沉积物类型和分布37
4.3 表层沉积物粒级组分平面分布37-40
4.3.1 砂粒组平面分布38
4.3.2 粉砂粒组平面分布38
4.3.3 黏土粒组平面分布38-40
4.4 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40-43
4.4.1 平均粒径的分布40-41
4.4.2 分选系数的分布41-43
4.4.3 偏态的分布43
4.4.4 峰态的分布43
4.5 讨论43-47
4.5.1 物源44-45
4.5.2 水动力环境45-47
4.6 小结47-49
5. 长江口岸线变迁49-60
5.1 长江口遥感图片49-51
5.2 长江口海岸线变化51-56
5.2.1 长江口海岸线面积52-54
5.2.2 长江口面积变化速率54-56
5.3 人类活动对长江泥沙量的影响56-57
5.3.1 长江口的输沙量大量减少的原因56
5.3.2 长江口海岸线变化的原因56-57
5.4 小结57-60
6 60-63
6.1 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物源浅析60-61
6.2 长江口海岸线的变化61-63
致谢63-64
参考文献64-76
和14%。除此之外,三峡大坝使用之后不论是湿季和旱季长江泥沙输运和河口的含沙量均趋于减少,湿季相对旱季减少的比较多。使用GIS工具,从1974-2010年大约8年的时间间隔使用Landsat多时遥感数据以平均线作为海岸线来监测长江口的向海推进或后退。从1974-2010年,整个长江口向海推进,总淤积面积约为667km2,年淤积速率为18.5k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32415 浏览:14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