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播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新格局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我们处在了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一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进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科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革新型国家需要强有力的科学传播。明确提出,要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系统。加速推进中国科学传播能力建设,建立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的科学传播新格局,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进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相称的科学传播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竞争取决于国家革新能力;革新能力增强必须有高素质的国民,国民科学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没有适应现实需要的科学传播论述和传播体制,就不可能大幅度培育很高科学素养的国民,也就不可能极大产生推动现代科技进展和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同时,科学传播的阶段涵盖了以前阶段传播科普、公众理解科学的任务和使命,更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论述内涵与时代特点,在沟通公众与科学、公众与科学共同体,推动科学事业的健康进展方面有着更重要的先导价值。三是,新媒体技术的进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格局,极大地转变了原有的科学传播格局,科学传播同样也面对着新媒体的挑战与运用新媒体开启科学传播新阶段的紧迫任务。以传播科学文化为己任的科学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新功能,需要深入探讨;在新媒体冲击下的科学传播媒体需要新的进展战略和思路。基于上面陈述的考虑,本课题探讨的主要对象——科学传播。科学传播是个大概念。为了论述联系实际,指导实际工作,本课题将探讨重心放在了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面对的不足与挑战,在深入探讨科学传播的基本论述不足的基础上,着力探讨的科学传播特点,以而提出科学传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新媒体环境下的战略变革与建构新的战略的不足。科学传播的联系,涉及科学与公众、科学与科学共同体、科学与社会;也涉及科学与媒体。而今,在新媒体时代,科学与公众的联系还必定涉及新媒体。科学传播的实质,是要调整好科学与公众的联系。科学传播走过了三个阶段: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在对科学传播的探讨中,有学者以科学传播的内容层次上浅析,提出科学传播的“两阶”分类。其实,不论是一阶科学传播,还是二阶科学传播,要确定的是,公众到底是科学传播的被接受对象,还是主宰者。公众需要科学,因为公众的科学化存活离不开科学的知识与观念;但科学事业的进展也需要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没有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或者说公众对科学一片无知与误解,科学事业在当代是无法开展的。本课题主要分为6章:第一章主要阐述科学传播的基本不足,介绍科学传播的理念与历程;科学传播的内容与特点;第二章重点在于理清新媒体与科学传播的联系,浅析了科学传播的媒介变迁及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面对的新语境;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特点,强调要重塑科学传播新格局;第三章着重揭示新媒体为科学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浅析了大众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媒体科学传播近况、有着的不足;科学传播的新媒体运用,对多媒体背景下的科学信息传播、移动互联网的运用和社会化圈子的互动体验进行了具体浅析;第四章对建立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科学传播系统,对科学传播的现实方位与论述资源和建立科学传播能力评价系统进行了浅析;对推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开展科学传播提出了若干倡议。第五章对国外新媒体科学传播论述与实践的总结与评析,发挥了他山之石的功用;第六章以《中国科学报》社为例总结浅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对策,作为唯一依靠我国自然科学与工程科技领域最高学术群体创办的科学传播类大众媒体,《中国科学报》社成立50多年一直以事科学传播,在新媒体科学传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本课题在科学传播领域做了一定的前瞻探讨与科学传播的论述建设,提出了若干新概念、新提法,体现了科学传播的新思维。其目的在于推进科学传播媒体的科学传播实践革新与论述提升。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1.尽可能厘清重要概念。在科学传播的概念不足、科学传播对待公众与科学共同体、科学传播与“两种文化”的联系等等,下了较大的探讨功夫,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新媒体的概念、特点,新媒体与科学传播的联系等不足上,本探讨也独辟蹊径,做了深层次的探讨。2.重点在于梳理新媒体与科学传播的实践,集中阐述新媒体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揭示面向公众的新媒体科学传播方式;提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科学传播系统的合论述断。3.结合国内科学传播媒体的实践与国外新媒体科学传播的论述与实践,着眼现实与未来,把握新媒体技术进展的超越性特点,联系了Web2.0、IPv6、物联网技术进展对科学传播的运用体现或潜在价值,大量例举并浅析了各类社交媒体、视频媒体在开展科学传播历程中的特点、作用。4.视野开阔,以科学与科学传播的本质上进行探讨,展示了科学传播介质变化与科学播规律,揭示了科学传播在当代人类文明中的进程与价值。5.注重实践,以科学传播的近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有效的成功案例进行深入浅析,力求取得示范效应。关键词:新媒体论文科学传播论文管理论文
本论文由www.808so.com摘要5-8
Abstract8-16
第1章 绪论16-24
1.1 本课题的探讨作用16
1.2 本课题国内外探讨近况16-22
1.2.1 国内探讨近况16-20
1.2.2 国外探讨近况20-22
1.3 本课题探讨策略与革新22-24
1.3.1 探讨策略22-23
1.3.2 探讨革新23-24
第2章 科学传播的基本不足24-36
2.1 科学与科学传播24-32
2.1.1 科学、公众与社会24-26
2.1.2 科学传播与媒体26-32
2.2 科学传播需融合两种文化32-36
2.2.1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32
2.2.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相融通32-33
2.2.3 新的生态文化观对于科学传播的价值33-36
第3章 新媒体与科学传播36-64
3.1 科学传播的媒介变迁36-49
3.1.1 科学传播的媒介演变36-37
3.1.2 新媒体及其特点37-41
3.1.3 新媒体的进展走势41-46
3.1.4 新媒体与科学传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46-49
3.2 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49-52
3.2.1 科学消息来源50-51
3.2.2 科学传播方式51-52
3.2.3 科学传播内容52
3.3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特点52-55
3.3.1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科学传播52-53
3.3.2 科普知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53-54
3.3.3 科学家的科学传播行为54-55
3.4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新语境55-56
3.4.1 后现代化中的科学悲观情绪与科学传播55-56
3.4.2 科学探讨的“未完成态”对于科学传播的影响56
3.5 重塑科学传播新格局56-64
3.5.1 “数字地球”,人类存活环境的数字化描绘57-58
3.5.2 “智慧地球”,物联网构建人类与物质世界的智慧联接58
3.5.3 未来:科学传播无处不在58-59
3.5.4 科学传播的新理念59-64
第4章 科学传播的新媒体运用64-105
4.1 科学传播中的大众媒体64-76
4.1.1 大众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65-66
4.1.2 大众媒体科学传播的近况66-73
4.1.3 大众媒体科学传播有着的不足73-76
4.2 传统媒体中的科学传播特点76-78
4.2.1 报刊中的科学传播76
4.2.2 广播中的科学传播76-77
4.2.3 电视中的科学传播77-78
4.3 新机遇下科学传播的变革动因78-84
4.3.1 变革科学传播理念78-81
4.3.2 增强科学与社会互动81-82
4.3.3 满足受众差别化需求82-83
4.3.4 防范伪科学肆虐传播83-84
4.4 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走势84-89
4.4.1 加速科学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84-86
4.4.2 促使科学传播内容回归科学的本质86-88
4.4.3 引发科学传播转向三维互动方式88-89
4.5 新媒体背景下科学传播特质89-98
4.5.1 丰富的图文视听资讯89-92
4.5.2 动漫、虚拟现实的全新体验92-95
4.5.3 数字出版物95
4.5.4 科普游戏95-97
4.5.5 数据库运用97-98
4.6 移动互联网的运用98-100
4.6.1 手机报与科学新闻传播98-99
4.6.2 人性化的实用自制讯息99-100
4.7 社会化圈子的互动体验100-105
4.7.1 BBS、博客、微博等互动平台100-103
4.7.2 泛科技主题的社交网络103-105
第5章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战略变革105-128
5.1 科学传播的现实方位与论述资源105-106
5.1.1 把握现代科学进展的特点105
5.1.2 利用新媒体环境的走势与影响105-106
5.2 科学传播适应新媒体进展的融合走势106-114
5.2.1 确立科学与人文融会的传播理念106-110
5.2.2 建构传受互动的科学传播方式110-111
5.2.3 实现科学传播的全媒体转型111-114
5.3 建立科学传播能力评价系统114-121
5.3.1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科学传播能力114-116
5.3.2 科学传播能力的构成116-118
5.3.3 科学传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118-120
5.3.4 科学传播工作者的素养120-121
5.4 构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战略121-126
5.4.1 宏观层面的国家战略121-122
5.4.2 中观层面的媒体战略122-125
5.4.3 微观层面的新闻战略125-126
5.5 培养全媒体型的科学传播人才126-128
第6章 国外新媒体科学传播论述与实践128-145
6.1 国外新媒体科学传播论述128-133
6.1.1 新媒体变革对科学传播带来革命性影响128
6.1.2 国外学者对新媒体科学传播的探讨128-133
6.2 国外部分国家的新媒体科学传播实践133-136
6.2.1 美国133-134
6.2.2 澳大利亚134-135
6.2.3 南非135
6.2.4 加拿大135
6.2.5 日本135-136
6.2.6 英国136
6.3 国外以事科学传播的著名网站136-145
6.3.1 综合性网站的科技频道137-139
6.3.2 科技专业网站139-140
6.3.3 科技期刊的网站140-141
6.3.4 科学博客141-145
第7章 中国科学报社的进展对策145-166
7.1 传播内容的纵深拓展146-153
7.1.1 依靠和增强权威性立足于信息爆炸时代151
7.1.2 坚持大科学传播概念151-152
7.1.3 依托特点资源,加强深度报道152
7.1.4 汲取网络特点,丰富报道方式152-153
7.2 传播渠道的全媒体转型153-160
7.2.1 以内容传播定位为根本,提供专业科教相关信息传播务155-156
7.2.2 以实名互动为基底,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服务平台156-158
7.2.3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赢得专业用户关注率和忠诚度158-159
7.2.4 走全媒体进展之路159-160
7.3 传播对策的融合营销160-164
7.3.1 依靠优秀的内容打造品牌161-162
7.3.2 依靠专业活动巩固品牌162-164
7.4 软环境相关配套164-166
结语166-169
参考文献169-177
致谢177-179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著作179

点赞:34061 浏览:15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