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国对美国农业农村经济进展及金融支持借鉴与深思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根据总行安排,8月4日至24日,我参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赴美国高级复合型管理人员培训班,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美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财政金融支持方式及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知识,还参观了美国农业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及伊利诺伊州农业信贷服务机构、大型籽种加工企业和农场等。通过学习考察,进一步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更加坚定了做好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的信心。

一、美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概况

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由50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制共和制国家,1776年建国,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3.1亿人,自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

一、当今的国内生产总值1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20%以上。

美国幅员辽阔,主体部分地处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密西西比河和密歇根湖等五大湖为灌溉、航运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全国拥有耕地19745万公顷,农场数量约200万个,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农业劳动力只占全国总劳动力不足3%,每年创造的农业GDP约2000亿美元,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农场主的收入也高于一般家庭收入,据统计2001~2008年,农场主平均净收入达到9.6万美元,其中2007年和2008年更是高达近20万美元,远远高于美国家庭年收入5~6万美元的平均水平。

二、学习考察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全面完善的农业政策支持

一是农业投入大。据2010年财年统计披露,美国农业财政预算只占年度财政预算的0.5%,但对于人口(约700万人)和GDP(约2000亿美元)占比均不足总量3%的农业而言,却又是很高的占比了。具体有固定直接支持、支持、收入支持等。二是税收优惠扶持农业合作社发展。为支持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对接平台——农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联邦政府对其给予所得税优惠税赋。三是实行政府为主导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业生产编织一个生产“安全网”。美国农作物保险实行政府主导和财政投入制度,视其保险种类分别受联邦和州法律制约。据2010年统计,全国农作物保险114万份,涵盖了全国上规模的农场(50万个);投保农地2.5亿英亩(折合15.18亿亩),约占全国农地80%以上;投保农作物近百种;畜牧业也同样参加了保险。全美农作物保险费达77.5亿美元,各级财政为此支付80%的保险费用。

(二)强有力的金融保障体系

实行政策性、商业性信贷分工明确又充分合作的农村金融制度,给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联邦政府农业部农业服务署、州政府融资局是政府信贷的承办机构,直接为政府鼓励、扶持的农业农村项目和商业银行不愿介入,或现阶段信用状况或其他要件等达不到商业贷款条件要求的新农场、弱势农场等提供支持,贷款和担保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出现损失由政府列入预算核销。农业部农业服务署在各州拥有2500个办事机构,全职雇员11000人,有时还有临时性雇员,他们面向全国农村农民提供农业信贷服务。其直接发放贷款或为项目提供担保的中长期贷款期限长达18~40年,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达7年,利率2%以内。此外,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美国进出口银行也为符合小企业标准的农产品加工、包装、服务以及设在农村的小企业提供类似的融资和担保以及农产品出口贷款服务。担保贷款以担保、提供项目投资10%贷款作为要件,吸引和撬动9倍于担保贷款额的商业银行贷款介入支持。目前,全美排名前20位的15家银行涉足农业信贷领域,有5890家中小商业银行、20家保险公司开办农业、土地、农场按揭等贷款业务。据2010财年统计,各项农业贷款达2170亿美元,其中政府提供免税扶持的农村信贷系统贷款占32%,农业部和州政府机构贷款占4%,政府担保贷款占4%,商业银行、保学位论文www.808so.com
险公司及私人机构贷款占60%。

(三)发达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在美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近70%。联邦政府通过在各地建立农业院校、农业试验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机构,推动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率持续提高,充分体现了生产手段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化学化、生物化的特点。近年来,更是综合运用土壤保护、生化防虫、测土施肥、卫星定位等先进技术,依据定位系统测得有关土壤的技术数据对耕地“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施肥、浇灌、除草,大力发展精细化农业,提高土地生产率。目前已有50%以上的农场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辅助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中还广泛使用农业生物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等,大幅提高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产量,有效降低了自然灾害发生率,美国目前全部农作物的67%都是具有耐除草剂、抗虫剂、杀虫剂等基因改性农作物,很好地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四)灵活高效组织农业生产和培育农业集团企业

一是专业化。根据各地区气候、土壤、劳动力及市场条件不同,美国农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专业区,大致可分为九大带区,即地处五大湖以南和东北部地区的乳酪带;位于牧草乳酪区以南的玉米带;位于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平原小麦带;位于美国东南部的棉花带;落基山西部山地放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于棉花带和玉米带之间的混合农业带;太平洋沿岸南部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墨西哥湾沿岸亚热带作物区;太平洋北部小麦和林业牧业区。二是规模化。以家庭农场为主,而且兼业农户较多,平均每个农场的耕地面积在200公顷左右,养殖户一般养奶牛100头以上,生猪年出栏率2000头以上。三是产业体系完善。虽然美国从事农业生产领域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不足3%,但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源的生产、供应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5%以上,形成了较完善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四是培育大型农业集团企业。在全球四家世界500强粮商中,美国有三家,占到75%。我们现场参观了其中之一的美国ADM公司和全球最大种子企业孟山都公司。ADM公司的发展愿景是“成为最受尊敬的全球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并创造价值、承担越来越多责任、服务重要需求”,该集团对中国的承诺是:“优先致力于通过提供粮食的加工技术和供应链的进步,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它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油籽、玉米、小麦加工企业之一,2011年有员工3万名,260多个生产厂,净销售额达8.1亿美元,在中国境内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达38家,还参股鲁花等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其贸易公司及办事处已覆盖除西藏、港、澳、台外的全国各省。

三、借鉴与思考

通过学习考察,我认为中美两国的基本国情、文化背景、发展历史和生态环境等差异很大。美国人少地广,现代农业发达,大量农产口出口;而中国人多地少,还停留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粮食安全的压力巨大。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照套美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但美国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1982年以来连续以一号文件部署农村改革和农业经济工作。2011年,全国GDP达到47万亿元人民币(约为7.3万亿美元,仅为美国的48%),财政收入10.4万亿元,财政支出10.9万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7712亿元,仅占10%。中国农业用不足全球8%的耕地养活了约占全球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近年来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指引下,取消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面貌得到巨大改善,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较低的问题仍需花大力气解决。

(一)进一步完善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支农力度

一是逐步扩大农产品保护价收购品种,提高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目前分散化、自发式的单户生产与开放的农产品市场对接不畅,农产品波动很大,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业合作社建设,实现农户——合作社(企业)——市场全面对接,增强农户抗市场风险能力,稳定农产品供应,减少波动幅度。三是扶持兴办农业生产经营职校和高等院校涉农专业,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生产队伍;四是扶持和推广使用良种良苗、先进技术设施设备以及先进生产经营模式,运用先进集成技术、设备设施和机制武装农业,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内涵;扶持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扶持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运用基金杠杆作用和税赋减免或缓缴、公共服务产品回购(BT模式)等引导机制,吸引民间资本回流“三农”,撬动商业金融介入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二)因地制宜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

一是全力推进城镇化,大幅减少农村人员。注重提高其综合素质,大力推进工业下乡,扩大发展服务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改善就业环境,推进以创业带就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不断减少农业人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了现在的51.3%(按户籍人口计算仅约35%),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中有5亿多农民进城,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未来五年城镇化率要提高4个百分点要求,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将有超过5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成为城镇人口,有力推进农民变市民工程。二是有序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当前,要结合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之机,在严格执行保护耕地政策基础上,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大户或龙头企业有序流转,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从而为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科技知识水平和加大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创造条件。

(三)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一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建立与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农业生产队伍。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就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人员从事农业。二是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投入。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引导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三是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业科研院所建设,启动一批农业科技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在农业科技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核心技术。

(四)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强化农村金融服务

目前客观上存在着“两个挤出”的现象,即资金从农村挤出流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挤出流向发达地区。对此应改善财政支农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担保机制,减少商业银行向农村投放资金的风险,提高农业企业融资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开办农业风险投资、农业政策性保险、金融租赁、农业贷款担保等业务,不断完善农业政策性银行的风险补偿机制,出台农业政策性银行法规条例,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引导商业、民间资金投资农业的作用。

(五)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农发行有效发展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使我行建设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取得决定性进展,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牢固确立”。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增强办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心,充分发挥政策性信贷支农作用。党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发挥,连续3年一号文件对农发行支农作用发挥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总行党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业务发展战略,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落实“两轮驱动”业务发展战略,全行贷款规模由成立之初的2587亿元增加到目前的20738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1.26%,经营业绩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二是要坚持政策性办行方向不动摇,发挥好信贷支农资金引导作用。农发行是国家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政策性办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808so.com
行方向就要想政府所想、急政府所急,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结合、节奏合拍。在筹集资金信贷支农的基础上,探索办好农业保险、金融租赁、风险投资、农业贷款担保等业务,既做资产负债业务,也做中间业务,引导商业性金融和民间资金支持三农发展。三是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两轮驱动”战略真正落到实处。农发行从1994年成立至今,在业务发展上先后经历了粮棉油、扶贫及开发信贷——专司粮棉油贷款“封闭管理”——“一体两翼”——“两轮驱动”等四个阶段。目前“两轮驱动”业务发展战略既符合农发行政策性银行定位,又是发挥信贷支农支柱和骨干作用的客观要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指出,近十年来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性的“八连增”,粮食储备超过5000亿斤,是历史最高水平。这既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粮食储备状况,同时也可以看出农发行在传统信贷业务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解决好10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意义重大。因此粮棉油贷款是农发行的基本业务和优势所在,农发行要持续健康发展,这项业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发行的另一个“轮子”,这也是党赋予农发行的又一项光荣任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有的还属于公益性项目,如何选准支持切入点,既能发挥好政策性中长期贷款的作用,又能按银行规律办事,做到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这需要外部配套政策的支持。当前通过支持土地项目为基础,进一步支持水利项目、城镇化建设和农村保障房建设等,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发展领域。四是推进依法合规管理,提升服务,夯实发展基础。在坚持政策性办行方向的基础上,按照农发行的愿景、使命、核心理念,将“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贯穿到农发行工作的每个环节和角落,创建农业政策性银行先进的企业文化,采取各项措施培养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的员工队伍。坚持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农发行业务范围,发挥政策性银行职能;坚持贷款对象、贷款条件、担保合规合法,实现风险可控;坚持办贷管贷合规合法,确保依法合规经营;坚持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与提高服务相结合,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网www.808so.com

点赞:6459 浏览:1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