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通货膨胀关于80年代中日通货膨胀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 关于中国的通货膨胀
1.1 社会总需求于总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失衡。总需求就算折股,也会超过总供给,需求引起的上涨就是主要原因。当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距是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另外也存在着结构方面的原因。
第一,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不对称,库存与不足并存。总供给量的增加,或者是总需求量的抑制,可以缓和需求矛盾关系,库存与不足更加深刻的反映了。
第二,由于供给结构内部的不均衡,形成了瓶颈及结构上的矛盾。例如,原材料、能源和加工工业的矛盾,加工工业无法发挥出100%的生产能力,最终产品的增产也是有限的。供给结构内部的结构矛盾是以市场是需求平衡失调的这种形式表现的,上游部门一些产品的上涨,会成为处于下游部门的加工工业对产品的成本推进的压力。
结构成因物价上涨影响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差距相比起来还是次要的。结构因素只是在需求扩张时使供需关系的矛盾显在化。这里还存在着临界点的问题,供给、生产能力的资产与之有着密切关系。如果需求规模比这个临界点低,结构因素引起物价上升的相对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临界点并不低,总量(包含资产与流通量)的因素对物价上涨的影响比结构因素要大,成为主要因素。
社会总需求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由投资产生的需求,另一部分是由消费产生的需求。理论上讲,两者可以分开考虑,但实际经济上,严格的区别两者是很困难的。迄今为止中国的经验而言投资资金约40%以薪水和奖金的形式转化为消费基金。另外,两者之间的商品结构看上去一定有重复。
对社会总需求的两部分进行统计,反映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社会零售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稍稍有点不同动作的呈现。85年以后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社会总需求的增加的贡献率除86年,基本上远远大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7年以后更加上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四部分。即全民所有制单位、集团所有制单位、个人投资及外资企业投资的外资部分。经济改革的发展中,抑制中所有制单位的投资力量薄弱。特别是伴随着经济改革的市场化进展,政府的组织管理能力大幅减弱,可以行使行政手段的领域渐渐缩小。而且政府抑制全民所有制单位、集团所有制单位、个人消费需求的方法从行政手段向财政金融政策转移。
1.2 通货膨胀的恶化
1.2.1 恶化的原因
通货膨胀率1987年10月以后急转直上的原因为何?在这里将把各种原因进行相互比较。
第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经过时间对物价产生影响。根据中国国内的推算,一般的时滞为12-18个月前后。货币供应量在86年第二季度开始增加,物价在87年的第二季度开始上升,和预想的结果相同。
第二,86年末到87年初政策制度的变化对物价的影响。根据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分析,87年改革缺乏宏观调控,各种措施刺激物价。
第三,农产品生产周期的因素。谷物和饲养有着相对较长的生产周期,谷物与猪肉的交换比率的变化对生产扩大产生的影响在生产周期结束前显现,谷物和猪肉供应量变化的前一阶段保持高水平。
社会总需求的长期扩大,被积攒的通货膨胀压力在农副产品消费量与被行政手段抑制后集中加入了工业消费品市场。工业部门的原材料、能源的需求超过了供给,其的上涨必然导致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其结果就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缝隙更加扩大,集中在工业消费品的通货膨胀压力更加增大。
1.2.2 政府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
总需求的扩大步伐超越总供给的扩大步伐成为87年第二季度以后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但是农副产品的上升在87年末平稳化后,在88年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其他角度刺激物价上涨。采用的措施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 从三月前后付诸实施的对外贸易体制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808so.com
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对外贸易权的下放,同时,对外贸易企业与地方政府自负盈亏。通过改革,权力下放,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优待措施逐步转化成了经济利益。广东福建等沿海各省用相当的高价收购内陆地区及其他省的资源,致使转向的两省的生产及出口。内陆各省没有收到这样的政策性优待,在自由化的国内市场竞争无论怎样都处于略势。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结果,使出口和生产方面地域间的差距渐渐扩大。由于收购来自其他省他省的出口资源か,成就了广东的高速成长。
第二,88年4月开始在全国各地主要副食相继提高,一部分农场品的也自由化了。不过对城市居民的副食品的补助金增加了,城市居民的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同时,农副产品与主要副食品的也大幅上升。虽然一部分城市实施定量出售低于市场的副食品,如果采用这个措施,伴随着收入增加与加薪,通货膨胀率可能会更加高。
这两个重大政策措施与86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有的地方政府地区内缺损的大消费品被迫上涨。在城市居民间形成了通货膨胀的心理,伴随通货膨涨为了回避购买力低的底下及损耗,经过全国各地数个月各种商品发生了各种商品的囤积恐慌。结果87年开始88年上半年上升的通货膨胀的原因,政策因素,长期的通货膨胀倾向的积攒的连锁原因。
2. 关于日本的资产型通货膨胀
2.1 资产型通货膨胀爆发的原因
1987年以来,经历了长时间的低利率政策,爆发了资产型通货膨胀。86-87年土地调整估价接近交易额的100倍,GNP比率是80年的9.5倍、88年的16.1倍,美国在88年的8倍。但估价的中心是股票,与土地没什么太大关系。被说是日本的“土地本位制”的地价为首的主导型资产型通货膨胀的特殊性十分显著。
资产型通货膨胀是以为了对美协调和日元对外比价偏高的不景气对策而采取的低利率政策为诱因而爆发的,同样为了美元下跌进行国际协调而采取的低利率政策的德国,为了制定通货膨胀的对策,比日本早了1年就采取了措施。日本对美协调优先,继续保持着低利率政策。以持有土地资产的制造业为中心,以土地为担保低利率的调达资金,以充当土地投资、海外投资资金成为绝佳理财的契机。另外,以平衡法、金融、海外而来的债券与股票认购权证的发行为中心,利用国内股票上涨之便的增资以很低的利率调达资金,再进行设备投资及资金运作。面向海外欧洲市场调达低利率的短期贷款,然后再以长期方式出借。实施短期阶段长期贷款。在资产型通货膨胀下,膨胀和下降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越了美国。同年虽然日本海外直接投资总额超过了600亿美元,但是从国民生产总值看来还不到其1%。以资产型通货膨胀为背景,日元流通于世界。
2.2 日美经济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影响
80年代,据说美国经济的衰退与日本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日关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长久以来,美国经济与其对日政策对日本经济有很大影响。在美日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包含着两国的协调以及妥协。特别表现为日本的协调、妥协以及追随。
据说在1980年代末爆发的资产型通货膨胀便是泡沫经济。这种评价与如何理解美国沦为债务国与伴随而来的日元对外比价偏高的转变的意义有关。如同所见,美国沦为债务国与日元对外比价偏高使得对美出口依存型的成长方式变得不再可能。反之,由于日本内需的扩大,要吸收原来所出口的一部分,同时,又要担负起被「三子赤字」所烦恼的美国产业与金融、财政的支付作用。再加上美军驻留费用负担的增加与发展中国家援助的转移,大大超过了当事者的预想。这次的资产型通货膨胀正是在冷战体制的最后局面中,支持冷战轴心国美国为维持冷战体制的最后王牌。
小。而且政府抑制全民所有制单位、集团所有制单位、个人消费需求的方法从行政手段向财政金融政策转移。1.2通货膨胀的恶化1.2.1恶化的原因通货膨胀率1987年10月以后急转直上的原因为何?在这里将把各种原因进行相互比较。第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经过时间对物价产生影响。根据中国国内的推算,一般的时滞为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33906 浏览:15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