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浅析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爱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成为当前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而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意在探讨通过发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爱的教育,关注学生心灵,更好的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爱的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并造福于人类。但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质好处的同时,却越来越感到迷惘、困惑和失落。表现在教育方面,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出现了教育的"瓶颈"。应该说,现在的学生不缺乏爱,在家里有家长的宠爱,在学校有老师的疼爱,在社会有国家的关爱。但他们是否懂得如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爱,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爱心的人呢?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父母所给予的爱视为理所当然,对老师所付出的爱熟视无睹。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激发起学生对生活、对国家的爱,懂得感恩,培养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同时,实施素质教育也对现代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各个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而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肩负着传承人类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德育重任,其最终目标是关注人的内心情感。历史教学在对学生爱的教育方面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关键在于教师的发掘、引导。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渗透爱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爱的教育

(一)、爱自己,爱学生

爱是双向的,教师要爱学生,要教会学生爱,首先要懂得爱自己,也就是要让自己体现人生的价值。作为教师,只有培育出国家需要的人才,才实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教学法律法规、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提升幸福感指数等都是教师爱自己的体现!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学生是具有人格尊严与意志的具体学习主体,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教育本身的规定。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首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会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真挚的感情,激发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走进学生心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3]:"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用各种肢体语言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着他。比如,学习《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讲到北京人是人而不是猿,我提问: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很多学生感到茫然,不知从何答起。全班大多数学生都埋着头,故作沉思状,其实是害怕老师点名。此时,我面带鼓励的微笑,举着自己的右手,声线尽量柔和的说:"同学们,把你心中所想的说出来,即使答错了也没关系。"于是,会有几个活跃的同学试着举手,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更多的学生开始加入进来。因此,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能拉近师生关系,让整堂课的气氛轻松而融洽。

(三)、教活教材,潜移默化渗透爱的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的理念也要转变,新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视角,即:"应该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本身"。历史学科既可跨域时间领域又能跨越空间领域,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渗透爱的教育,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1、培养学生爱过去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国过去有辉煌,有奇迹,有屈辱,有挣扎,有奋斗。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从林林总总的史实中选取某些侧面,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因为爱需要共鸣,只有在共鸣中才能产生爱,产生希望。比如,学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一主题,我会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为"新疆、西藏、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这一论断提出有力佐证,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的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统一的意识。
2、培养学生爱祖国
很多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很空泛,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一个大体的认识,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屈辱史和抗争史。让学生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关荣传统以及中国缔造新中国的艰苦历程,使学生知道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来之不易,让学生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现在的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在中国现代史中,《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世界经济的奇迹》、《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等课文,让学生对祖国过去的成就充满自豪,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3、培养学生爱生命
杜威曾说[4]:"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教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为人的生命的发展服务的。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许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爱惜生命。在讲《红军长征》一课时,突出讲述红军经历的千辛万苦、生死考验,以及在这种考验面前红军官兵的勇敢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特别讲到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10万人,到结束时仅余一万人,让学生在唏嘘感叹的同时,深刻体会"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丰富内涵:有些人用自己生命换来千百个人的幸福,他们的生命是重于泰山的;而有些人却将生命视作儿戏,面对小小的挫折就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生命是轻于鸿毛,微不足道,对学生进行如何面对挫折、珍爱生命的心理教育。
4、培养学生回报爱
现代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加上家庭教育的偏差,学校应试教育的流行,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使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历史教学中,要时刻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教学目标,让学生从回报父母之爱开始,到回报他人的爱、社会的爱,直至大自然的爱。学生付出的爱越多,懂得爱的含义就越深刻。
综上所述,爱的教育是教学艺术性的最充分的体现。我们应该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念,去关爱学生,去塑造每位学生真善美的人格和灵魂。所以,无论是历史课堂教学,还是历史课外活动,实施爱的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只是从实际教学出发,对源于:论文封面www.808so.com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爱的教育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希望对现代教育有一点启示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潘正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2012(03)
梁瑞鹤《历史教学中爱的教育》2012
[3]张谊莹《爱的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2012
[4]季红《浅谈学生珍爱生命教育》2012

点赞:4519 浏览:1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