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程改革新课程革新下高中物理教师如何适应教学进展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川也步入了新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唤起教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就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来看,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乐学。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808so.com
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改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改的实施。
要实行新课改,就要求要有相应的教师角色与之相适应。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我认为,要搞好新课改,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重视学生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四川省实现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过去的教学大纲主要是强调科学知识,因此,在以前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更注重的仅仅是物理书本知识的灌输,强调的是物理理论知识的结论运用,从而导致学生在刚接触到高中物理时就倍感艰难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强调从高一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关注初高中物理衔接,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重视教材的研究,除了高中教材,还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教师要重视物理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进行新课改,就是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过去,教材更偏重理论知识上的描述,知识显得较为抽象,而实验动手少,缺乏物理情境,而新教材注重“情景创设”,这是与以前教材体现出了明显的不同。新课程改革下,每节课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或课堂上看到的实验现象开始,引导同学们“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然后让大家“讨论交流”,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猜想”和“假设”,并组织同学们去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可以使原本显得枯燥无味的物理书本知识显得具有实际生活性,体现出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应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

有很多的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对物理的认识还停留在物理现象的表象,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文字的描述和对公式的机械套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表象,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
面对学生的这种情况,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呢?
我们举一个实例来说明:
【案例分析】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中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如前所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有关于“重的物理下落得快”的现象,形成了亚里士多德式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种前概念的形成有起客观性,但不能忽视了它存在的危害性。是否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该观点是错误的呢?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
那么,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由落体运动”?
首先,从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出发,找出前概念的错误点。教学上可以进行实验探究。如:让一个小球和一张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看到小球下落得快,说明质量大的下落得快;然后,让小球和卷紧的纸团再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看到小球和纸团几乎同时落地。综上以上实验分析发现: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质量无关。
其次,提出疑问:为什么会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下落得快”?经过分析,原来是有空气的阻力作用。接着再做牛顿管实验,从同一高度落下,物体几乎同时落下,从而纠正原来的错误认识。
最后,形成正确的“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竖直下落的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
因此,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物理规律。

四、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重视实验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同时,我们应注意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应在物理教学中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做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物理成绩,并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动手,通过积极参与带动理性思考,因此在物理课上应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物理学习水平的关键,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物理规律和原理。这样掌握的知识不仅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而且乐于参与这种有趣的课程。高中学生对于自己不懂的事物存在好奇心,而且这种好奇心会伴随事物的惊险性刺激性而增加。

五、物理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掌握它。其次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运用更多的方式,更加灵活的教法,采用更多形式的教学策略。相信当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浓了,学习的信心高了,物理的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点赞:23545 浏览:9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