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盈余管理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盈余管理行为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对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来说了解盈余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基于过去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何为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成因及怎样进行盈余管理的治理来论述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信息;治理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086-01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在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等诸多领域中,盈余管理是一个受到广泛研究的课题。在对盈余管理进行具体的定义时,目前会计学界存在一些不同意见。从目前国际上较为权威的两个定义上来看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方面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的研究认为,盈余管理的涵义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方面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认为,盈余管理本质上是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对对外财务报告过程进行制约用以达到某种目的,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从以上两个权威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
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公司的管理当局,它包括董事会及经理人员。虽然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但是在会计政策及财务报告的披露过程中他们都能够施加重大影响,因此财务报告盈余信息是由两者共同作用产生的。
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中所体现出来的盈余信息。根据雪珀的研究,盈余管理主要是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制约以及一些会计信息方面的披露,有时也会对会计收益之外的一些财务数据进行操纵,但由于这样具有的经济后果相比之下要小的多,所以这并不是普遍行为。因此为不影响到对盈余管理本质的理解,而不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
第三,盈余管理的策略包括了会计政策选择以及实际行动两个方面,其实质是在GAAP的允许的范围内综合的运用会计和非会计的手段达到特定的盈余报告目标。其中会计政策的选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收入确认政策;一类是应计项目的操纵。而另一种盈余管理方式是通过真实活动,例如广告、研发支出、维修费、确认购买以及处置权益资产的时间、渠道填充以及过量生产,等等。因为这些活动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常用利益,因此其代价较高,但是管理者还是会对其加以利用。
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使盈余管理主体的自身利益能够最大化。因而也可以理解为使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利益最大化。
简而言之,盈余管理即是在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内,通过一系列会计和非会计的手段的综合运用来对对外财务报告的盈余信息进行调整和制约,最终达到盈余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的成因

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最根本的理由是使公司的业绩能够达到某个水平。如果公司的业绩没有达到分析师的盈利预测预期,就会由于未能满足投资者预期而导致的声誉损失以及强烈的股价负向波动。因此来说保持一定的业绩水平对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主要介绍三种盈余管理的模式:
(1)当公司的经营业绩距离目标很近时
当公司的经营业绩非常接近但又未达到目标时,公司的管理层出于防止公司业绩未达成盈利预期目标而导致股价剧烈的负向波动的目的,就会采取向上的盈余管理以使公司避开不必要的损失。
(2)当公司的盈利水平远远不能达成预期目标时
当公司的盈利水平远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时,而且公司的管理层认定无论采取怎样的向上的盈余管理都不能转变这种状况。那么公司的管理层就会倾向报告一个更大亏损,以期增加未来报告盈利的可能性,比如说冲销资产、为未来成本计提准备等。这种方式通常被称为“洗大澡”。
(3)当公司的盈利水平远远超过预期目标时
当公司的盈利水平远远超过公司预期时,公司通常会采取向下的盈余管理以平滑收益。这样避开了由于某一期盈利过多造成报告收益的波动性,对公司的股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风险规避型的管理者也能够通过平滑报告收益以获得相对稳定的薪酬。

三、盈余管理的治理策略

根据以上盈余管理概念及其成因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治理策略:
(1)建立健全会计准则体系。根据盈余管理的成因,盈余管理主要是利用会计准则漏洞或规范不清进行操作。会计准则的模糊不清给了公司管理者进行盈余操作的可乘之机。而我国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一套健全的会计准则体系,当务之急是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
(2)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策略,高质量的审计能够有效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但遗憾的是,现有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并未充分发挥独立性,由于个人私利,注册会计师往往屈从于被审计单位的压力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
(3)改革现有的上市、配股、停牌等制度。由于目前上市公司进行配股,必须满足“最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均在10%以上”这一必要条件,上市公司有很大动机去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以满足这样的盈利条件,而现实情况中确实有很多上市公司这样做。而且同样,停牌的条件是“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为避开停牌就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提前计提费用以提高第三年盈利的可能性。对此,应当建立一套指标体系,避开由于指标的单一性而使管理当局容易进行利润操纵。
(4)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我国会计人员要提高会计理论水平重要的是要理解在特定的环境中某些会计理论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和经济影响,能区分盈余管理和会计的界线。会计人员应加强对会计理论的学习和理解,特别是对基本会计概念框架的学习,真正做到向公司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公司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
(5)对现行的业绩考评制度进行改革。在现行的业绩考核指标中,利润指标占了很大比重,而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计算得出的,很容易造成应计项目的操纵。因此,应当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可采用经济增加值、经营活动流量等作为核心指标。
(6)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影响公司管理行为的各方面当事人之间基于合约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包括通过竞争所形成的外部治理结构如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等,和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所组成的内部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公司的运营目标和方向。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的防止盈余管理的泛滥。应当健全董事会,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建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负责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和交流;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书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淑锦,卢瑞琼.基于修正琼斯模型的盈余管理实证检验[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3).
[2]PaulM.HealyandJamesM.Wahlen.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其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迪
[3]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 1998.
[4]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点赞:24529 浏览:116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