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提问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常用且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学会一种语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和巩固等阶段,这些阶段都要在课堂上完成。作为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既为学生的语言输入提供了重要的来源,促进了师生互动,又为学生提供了用目的语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输出。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一、引言
提问是师生课堂上的一种交流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策略;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能否娴熟地使用提问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组织影响很大;教师的提问方式、深度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理解深度有重要影响,会提问的老师不仅要求学生会回答,而且要求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语言交际活动和教学过程。合理提问则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掌握知识情况,激发求知的;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激活思维,调动积极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进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课堂提问是老师最喜爱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收不到教学目标的预期效果,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对教学的损害。
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英语学科特点、不同班级学生的学情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有效的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提问的明确目标:从学生兴趣、考察知识前后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必须做到胸有成竹。
2.逻辑性原则。
逻辑性原则是指认知规律及教学的系统性提问的艺术体现。指提问和教材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设置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适时性原则。
适时性原则是指提问的时机要合适,从教学内容来看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不能太多、太滥,而要适度。教师不能为问题而设计问题,而要事先考虑提出问题是否有效,学生能否正确回答,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矫正。
4.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问题太难,不但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导致“启而不发”;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感到科学知识简单、无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5.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所设计的问题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
6.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促进思维的发展,引起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三、大学英语课堂的提问策略

1.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相结合,提高参考性问题的比例。
根据问题内容不同,英语教学研究专家Barnes将问题分为事实性、推理性和开放性问题。Tsui、Long和Stato等人把Barnes划分的这些类型概括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又被称为YES或NO问题。通常这类问题答案唯一,提问者已知答案,若回答者能解答,即可用“YES或NO”回答;参考性问题也被称为WH问题,提问者一般不知道答案,回答者对问题的答案大多是或然的。展示性问题的提问者不是为了寻求未知信息,而是为了考查回答者是否知道这类信息。例如,语言词语、生活常识等。目前,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解答的问题,大部分是展示性问题。Barnes发现,大多数老师都喜欢选用那些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对参考性问题在课堂上使用很少。参考性问题可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各有特点和侧重,因此,在英语课堂上若要使学生有较高的参与率,达到预期的交流目的,教师就需要随时调整提问方式,在教学中交互使用这两种提问方式,发挥其各自特点,促进学生参与,提高语言交流的效率。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要尽量考虑这两类问题的有机结合。例如,可先用展示性问题引出话题,引导学生参与对话,再用参考性问题深化话题的讨论或先问1—2个展示性问题,然后问一些需要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比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对于具有较高语言交流水平的学生,教师设计的提问应以参考性问题为主,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语言交流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一定比例的展示性问题,只要能起到复习、巩固原有信息的作用就行,但无论是面对哪种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整体设计都要尽量以参考性问题为主。
2.分析并设计提问对象。
英语教师点名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通常有以下几种:按名单顺序提问;随机点名提问;先提问语言交流能力一般的,若其未能回答,再提问语言交流水平较高的学生;基本上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808so.com
只向语言交流能力较强的学生提问;哪个学生不认真听课就向哪个学生提问。有研究者调查发现,目前外语教学中教师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随机点名提问”,其次是“按名单顺序提问”,用得最少的是“只向语言交流水平较高的学生提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提问时并未考虑问题难度与学生之间的关联,随意性较大。事实上,选择提问对象是把握课堂交流活动成功的关键,应给予高度的关注,甚至应在课前进行设计,让语言交流水平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在选择提问对象时,要优先考虑主动积极参与的学生,不能忽视已经举手的学生,更不能忽视那些从未主动举手回答,而此次跃跃欲试的学生。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但是问题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使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成功”的意识,从而不断地提高语言交际水平。3.灵活把握提问后等待时间。
在英语课堂上,不少老师不愿或懒得提问,原因之一是有的同学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会浪费教学时间。实际上,教师此时若能以耐心的态度延长一些等待的时间,且加之适当的暗示,给每个学生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即成长的机会,则会让他们的教书育人活动充满活力。让学生对输入的教师语言有适当的加工时间,才会促使他们更便利地输出语言。那种看到被提问学生困窘就立即放弃,重新点名提问的做法,不仅会伤害被提问学生的自尊,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加重课堂上全体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其失去主动参与回答的信心,严重的,还会放弃对英语学习所作的努力。学生们都不愿积极地语言输出,就会使语言教学无法进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提问后,需要等待3—5秒钟或更长的时间之后,才可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充分理解问题,又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思考并努力正确回答问题,增加语言输出量,提高交流水平。
4.关注被提问学生的情感因素。
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给予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充分的重视。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抑制、自尊心及学习动机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焦虑情绪。由于过度焦虑的干扰学生会面对提问陷入窘迫,从而削弱其以后的学习动机,甚至企图逃避学习。教师提问不当也会加剧学生的焦虑,产生心理压力。为了减轻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的压力,当学生在答题时,教师应该用目光注视学生,面带微笑,对学生回答的正确部分以点头或适当的肢体语言给以肯定。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时,可以请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最后让这位同学再次回答。这样的方法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将成功归因于主观的努力,而不是运气或侥幸。
5.对提问的反馈策略。
所谓反馈指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结果的反应。教师对课堂提问结果的反馈也需要使用一定的策略,良好的反馈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英语交流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水平。
(1)对学生未正确回答的反馈
纠错方式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还反映出教师对英语习得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的领悟。纠错处理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无论错误是否严重,都一概不理会;无论错误是否严重,都逢错必纠;视错误严重程度而定,如果影响交际,就直接指出错误并立即进行更正;如果不影响交际就不更正;视错误严重程度而定,如果影响交际,就提供正确的形式,间接地进行修正。从笔者的经验来看,后两种纠错方式比较可取,那种逢错必纠的方法只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2)对学生正确回答的反馈
教师对学生回答中正确的观点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和赞赏,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参与提问活动的动机和热情。教师在反馈时要利用学生回答的正确观点,这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最明确、最鲜明的认可,也会使学生感受到鼓励。为能继续得到教师(包括同学)的肯定,该学生会在教师以后的提问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寻求有价值的答案。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自然能得到发展。有经验的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针对同一个问题由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角度或不同层次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或者给出指导性的反馈意见,即教师指出学生思考过程中哪一步存在错误,而不是简单地指出其错误后就给出正确的答案。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808so.com
 [2]何安平.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3]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点赞:16133 浏览:7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