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小金库”成因及治理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A
“小金库”是基层单位在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之外另辟的一块“自留地”,它可以把企业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开支和发展资金当成单位福利发放,搞小团体利益,其实质是一种公款私分,是败,同时也是贪污挥霍、中饱私囊的暗箱。油田三令五申,不准设置“小金库”,年年也都在着大力查处“小金库”,但这一问题不仅屡禁不止,而且呈数量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之势。本文笔者对基层单位存在“小金库”的主要问题、形成问题的原因以及治理对策进行浅议。

一、基层存在“小金库”的主要问题

所谓“小金库”,就是在正常的财政财务收支之外,采取隐蔽的方式,不严格编报、审批和执行预算,侵占、截留、隐匿各种收入,虚列成本和支出,将资金转移到本单位法定会计账册和财务会计报告之外,私存私放的资金。“小金库”大约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随着政企分开、“放权搞活”和财政“分灶吃饭”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了更多相对独立的利益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808so.com
,才逐渐大量涌现。

(一)点多面广,具有普遍性

私设“小金库”现象不但在一些基层单位存在,且党政机关、执法机关等单位也普遍存在。有的基层单位不仅内部设立了“小金库”,而且各队、站、班也层层私设“小金库”。有人曾指出:“小金库”是“臭豆腐”,明知其臭,都还争相逐之求之,仿之效之,乐而不疲。

(二)手段狡猾,具有隐蔽性

“小金库”起初来源不多,金额也不大。也就是卖边角废料和处理废旧设备的收入,或者有胆大者多报点加班费、去看个病号等。随着败斗争不断深入,私设“小金库”的形式也更加隐蔽。有的做账外账,有的做假账,有的甚至干脆不做账,只有一包白纸条,办法更是巧妙,主要领导与具体承办者操作,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即使案发后也都有着共同防御心理和“攻守同盟”行为,给查处“小金库”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金额越大,具有涉及人员多样性

“小金库”从不受财经制度制约。“小金库”流通为“四步曲”:处理单位非正常支出→主要领导小数额贪污→主要领导大肆侵吞→领导集体合伙贪污。从“小金库”的情况来看,少到上千元多到上万元,有的甚至几十万到上百万元,涉案人员也越来越多,由原来的主要领导发展到所有领导,由原来的少数人发展到集体,构成一个“利益风险共同体”。可谓是“利益均占,风险集体共担”。

(四)用途广泛,具有问题难定性

“小金库”分“黑色支出”和“灰色支出”两个方面,后者的用途主要是:单位内部人员的福利、津贴、奖金等;各种各样的日常往来中的一般性招待、送礼;以联络“感情”为名,利用领导干部或一些“特殊”人物的婚丧喜庆、生病住院等等“特殊”时期赠送礼金礼物。“小金库”多数单位都是领导以请客送礼和业务往来为名,行自己贪占、个人得好处之实。用、白纸条,在“小金库”如数报销,这些钱的性质兼而有之,分辨不清难以定性,只好以违纪处理。

二、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级对“小金库”年年清理,但是“小金库”依然还有那么多,有了“小金库”,等于是给基层领导或管理人员放了一个可以任意支取的小钱柜。“小金库”之所以屡禁不绝、屡查不止,除了其具有保管的隐蔽性,使用的随意性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漏洞

财务管理上存在漏洞,使某些别有用心者轻而易举地截留上缴款、收钱不入帐和虚报开支,为设立“小金库”提供了条件。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一个人一餐只有半斤的肉量,你却给了他八两或一斤肉,吃不了,他肯定不会倒掉,必然要放进冰箱。没有钱怎么设“小金库”?可见,“小金库”屡禁不止,与上级给基层单位留的余地过大有关。看来,要想彻底铲除“小金库”病根,必须“对症下药”,严把支出预算关。

(二)欺上瞒下

为了欺骗上级主管和单位群众,逃避监督,将一些不合理支出,不在大账上反映,而在“小金库”列支,有的单位采取将应在财务大账列支的费用转移到“小金库”,增加单位可支配金额,在数据上做手脚,蒙骗上级,以完成考核指标。

(三)缺乏监管

由于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会计的任免、奖惩都由单位做主,所以财会人员在发现单位有违规违纪现象时也不能坚决抵制,有的甚至同流合污,制账,销毁“小金库”原始记录,逃避调查,设置取证障碍。有的单位左攀右比,看别的单位“小金库 ”没有撤,自己也照设不误。大环境就是这样,取缔“小金库”就不容易做到。

(四)处罚不力

大凡私设“小金库”,都是为了“小团体”利益,因此查出来后,要想处罚到某一个人的头上,就让执法执纪机关倍感为难,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较大程度上又助长了一些基层单位“顶风违纪”的不良风气,“小金库”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是“法不庶众”心理在作祟。同时上级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此可见,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根本解决不了“小金库”的问题。

三、治理“小金库”的对策

“小金库”是个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性、隐蔽性的特点。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小金库”的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紧密联系实际,逐步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小金库”体系。

(一)强化制度建设,使领导干部不能设置“小金库”

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控制力度,堵塞管理环节的漏洞,在源头上斩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把“小金库”问题做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目标之一,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小金库”问题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小金库”,必须对承担直接领导责任的相关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大监督处罚力度,使领导干部不敢设置“小金库”

在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同时,推行厂务公开,建立健全一系列公开制度、监督制度,加强企业员工内部钳制和相互制衡。纪检监察部门可以在内部设立有奖电话,聘任监察员,监察部门牵头,财务、审计参加,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地清理“小金库”专项督察活动,把对“小金库”的专项督察活动纳入效能监察的常态管理等,形成多渠道的监督网络。同时发挥群众监督,加大财务检查,尽量杜绝财务漏洞外,还需要对私设“小金库”现象予以严厉打击。无论“小金库”资金的大小、走向如何,是否有无贪污、私分痕迹,都应加大处罚力度。当大家都认为私设“小金库”是一种犯罪行为,就会掂量掂量是否值得,而不敢去设“小金库”。

(三)坚持疏导原则,使领导干部不愿设置“小金库”

治理“小金库”问题,如果只堵不疏,那么堵不胜堵。疏导就是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照顾到和解决好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该缴的一定要缴,该发的一定要发,但都必须经过企业财务大帐,严格收支两条线。企业内部可以制订多劳多得的奖励规定,解决好大锅饭的问题,解决好多劳不多得的问题。使基层单位不愿意去设“小金库”。

(四)加大惩处力度,使领导干部无法设置“小金库”

治理“小金库”问题必须专项清理和整顿相结合。清理“小金库”要全面、彻底;整顿“小金库”,即结合实际,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综合治理,常态督察。同时,纪检、监察、财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逐步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参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小金库”体系,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方面逐步加以完善,使基层领导干部无法设置“小金库”,最终实现遏止和根治“小金库”的目标。

点赞:16294 浏览:7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