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式教学模式深思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从专题式教学模式来看,进行高校“基础”课程的改革探索是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实施专题式教学,有利于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推动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以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理由为视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依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科学设置教学专题,灵活教学策略,建立互动机制,创新考核方式,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的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专题式教学
作者简介:朱芊(1980-),女,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2012年校级教改课题校本部立项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专题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1007-0079(2013)22-0131-03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施专题式教学的

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可以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进行高校“基础”课程的改革探索。
专题式教学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按照教材体系的逻辑结构,对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设置教学专题,围绕专题内容及学生特点,设计相应教学策略,有性地展开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整合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中,一方面促使授课教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及课堂教学的性、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理由,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实践。
1.有利于整合课程体系,带动课程改革
“基础”课是在吸收“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打造和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新课程。新课程的教材体系和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增加了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的教育。而专题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既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忠于教材又创新于教材,不拘泥教科书上的内容,有效克服了课程体系逻辑性不足、内容相对枯燥等理由,使原来理论化的理想道德教育转向更直观具体、更生动活泼的荣辱意识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在加强的同时,又增强了教学的逻辑性、性。
2.有利于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兴趣。教材是相对稳定的,其基本立场和观点也是稳定的,但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发展,专题式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授课教师持续关注国内外当下形势,钻研学术前沿理由,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更新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关注并提高教学实效性。按照各个专题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增强了性。专题式教学有利于授课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理论动态以及实践新的教学理念,紧扣教学目标,有选择性教学,灵活安排教学。
3.有利于推动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科研和教学是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专题式教学有助于授课教师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实施专题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对各个专题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系统的研究,理清专题的逻辑结构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丰富实践案例,促使教师的研究、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专题的研究,授课教师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成果,研究能力提高,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水平,充分展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4.有利于“三贴近”学生,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理由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真正的教育。”可见,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入校之后的实际需求。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理由、现实理由,才能加强教学的性,实施有的放矢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专题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视野和海量的信息,有助于其进行知识的综合分析。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过程中,专题式教学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突出,详略有度的优点,使学生增强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深思,参与实践,从而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理由。

二、以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理由为视角构建课程专题式教学

专题式教学以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理由为视角,以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构建课程的专题式教学。一方面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线,这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另一方面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理由,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的合力作用展开专题教学的基本逻辑。
课程的内容可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两。教材的绪论和第一、二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阐述大学生成人成才的目标是什么的理由;后六章为社会规范体系,说明大学生在实践中应当怎么做的理由。要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理由,在教学中应发挥两个体系的合力作用,以实现解决理由与弘扬社会主义价值的统一。实践证明,以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理由为视角建构课程专题式专题教学的根据有三点。
1.反映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中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理由。”由此看出,“基础”课作为一门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必修课,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理由为着眼点,在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并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课程实践性的特点要求解决大学生入校以来、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学习及生活中的现实理由,学习理论、参与实践,逐步使大学生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道德素质。

点赞:8206 浏览:2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