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兴趣;学生;参与度
〔〕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0—0114—01
高效的课堂,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心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利用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产生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迅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兴趣因素。首先,应运用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在上历史课时,我主要用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这两种策略贯穿教学。比如,为了让学生说出《窦娥冤》的作者,我首先让学生猜了一个谜语——张学良坐牢(打一历史人物),因为张学良的字是“汉卿”,所以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是“关汉卿”;又如,1234年元灭金,1234是自然数的顺序,我让学生根据顺序就能很快记住这个历史时间;再如,在讲到赵州桥时,我唱:“赵州桥什么人来修?”让学生接着唱下句:“赵州桥李春来修。”将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知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事情,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质疑设问,引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知识,实际上就是设问解疑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使学生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讲述“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答:“镇南关一战的结果是什么?”再追问:“接下来战局如何?”当学生兴奋地回答完后,我用沉重的语气说:“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学生们一片愕然,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看不懂的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最后大家在深思中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果。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可见,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3.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强化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举办历史故事会、知识竞赛,让学生编演历史剧、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我在授课时,就曾组织学生编演“戊戌变法”历史剧,让学生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在活动中学生的潜能被充分地挖掘,动手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学好文化的信心,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通过辩论、讨论、座谈等形式引导师生互动。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活动、现象均可采用辩论、讨论、座谈等形式,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分析、探讨中形成竞争交流机制,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时论结合、分析推理的能力。或可以让学生站在当代人的角度对历史人物、事件评头论足,如讨论秦始皇的功过、洋务运动的成败、人类避开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等等。也可以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古代的场景,站在不同的阶层、民族、国家的立场上对当时的历史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对已有的教材作一些调整,让历史与现实更接近。如,在讲授“活字印刷”这一节时,让学生从手边的书本讲起,再回忆十几年前的油墨印刷,这样不断地向前推进,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可让他们努力回忆从古至今的印刷演变过程。这样学生基本上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没有心理负担地完成学习任务。
编辑:王金梅形成竞争交流机制,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时论结合、分析推理的能力。或可以让学生站在当代人的角度对历史人物、事件评头论足,如讨论秦始皇的功过、洋务运动的成败、人类避开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等等。也可以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古代的场景,站在不同的阶层、民族、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18646 浏览:8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