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观念探索建立全新生就业机制和模式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下降,供需比日趋上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黑龙江东方学院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及具体做法,详细论述了东方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特色。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机制;就业模式
1002-2589(2012)22-0206-02
黑龙江东方学院连续16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达到92.6%,名列黑龙江省前列,使学校赢得较高的社会赞誉,有力地宣传了学校,为学校的各方面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黑龙江东方学院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部门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各种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对就业工作的宏观指导;另一方面得益于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把毕业生就业视为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坚持不懈地抓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项改革,培养毕业生全新的就业观念,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坚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当前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内容、方法等有效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工作。

一、基本做法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实行问责制。制定工作制度,目标任务分解,层层落到人头,人员、机构、经费“三到位”,定期考核检查。
(二)发动全校师生员工、校友及学生家长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依靠主任教授和任课教师的学术地位、社会声望和人际关系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依托校友会、往届毕业生和学生家长建立毕业生就业联络点,搜集就业信息,开辟就业渠道;发挥校内各部门作用,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研、考公务员辅导,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三)构建创业启蒙、创业见习、创业实践、创业资金支持、创业发展“五层递进式”创业教育模式。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把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创业指导列入教学计划,编写《大学生科学就业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指导教程》;设立奖励基金,大力扶持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每人奖励2000元,每吸纳一名毕业生再奖励1 000元;学校与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签订协议每年支持每名创业的学生1万至3万元无责任担保贷款。
(四)创立“大学生科学就业职业素质拓展训练营”,请专家开展求职演讲、社交礼仪、面试技能、创业实训、职业技能、模拟笔试和面试等8个就业能力模块培训,以促进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技能的提高。
(五)学校组建了一支专结合的就业工作队伍,上下形成合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为毕业生服务,这些同志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很少休息节假日,对毕业生提出的问题,想尽千方百计帮助解决。
(六)及时跟踪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情况,积极反馈用人单位的建议和意见,为东方学院的教学改革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工作指导。

二、东方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特色

(一)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创建“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始终坚持规模与质量的统一,树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学院不照搬套用公办院校的办学模式,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束缚,积极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的内涵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五个突破、五个创新”为主线,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注重素质提高,面向行业,立足地方,与国家重点院校展开错位竞争,为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发展后劲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努力把东方学院办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应用性,是指学院办学定位和培养规格;职业型,是指注重学生的职业需求,突出职业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开放式,是指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形式,扩大社会合作,创新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联合培养的办学体制;东方学院在改革实践中,以“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为统领,实现以下五方面的创新。
在专业设置上,突破传统的专业设置束缚,构建立足地方、面向行业的专业结构体系,努力创新应用性特色专业方向。根据社会需求,对现有的六大专业群进行调整和优化,力争每一个专业都有主体服务面和立足点,在为本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服务中凝练专业特色,打造品牌专业。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突破知识本位和通识教育的模式的束缚,构建“基础理论够用、专业基础理论适用、专业理论管用”五大课程模块,创新支撑和有利于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808so.com
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努力把人才培养的重心从知识系统化转移到能力系统化上来。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突破长期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构建以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链,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每个专业制定实践能力考核指标,列入学生成绩考核内容;各专业普遍实行“3+1”、“3.5+0.5”教学模式,实现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突破千人一面的培养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多类型、个性化的培养平台,创新因材施教的培养机制。实行学分制和主辅修制,分类分层次教学,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考研辅导列入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成才率。
在教学管理上,突破“以考为本”的应试教育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机制,创新考试内容、方式和方法。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多种形式进行考核。使考试变一元为多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全程把关,“三维互动”,提高毕业生竞争力。学院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为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为提高毕业生竞争力,实施招生、培养、就业“三维互动”,全程把好质量关。一是在招生上,由省内招生扩大到全国17个省市招生。部分专业由“三表”招生上调到“二表”招生。优化专业方向,吸引考生,提高生源质量,把好招生质量关;二是培养阶段,针对人才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三是就业阶段,精心组织,突出政策导向,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就业观、择业观教育,唱响到基层就业的主旋律,与重点院校展开错位竞争,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把好就业质量关;并根据就业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招生计划、优化培养方案,灵活设置市场急需的特色专业方向,实现“入口旺、出口畅、中间培养有保障”“三维互动”,良性循环,保证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三)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黑龙江东方学院自成立以来,学院领导就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针对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出现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学院确定了“抓定位、抓质量、抓市场、抓教育、促就业”的工作思路。学院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院、学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加强了对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大了就业工作经费、就业工作场地及设备的投入力度。
1.发挥信息网络作用,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808so.com
优化就业信息服务。建立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室,提供专项服务器,供毕业生上网查询信息和联络就业单位;与浙江人才网、中国企业网、智联招聘网合作,组织网上双向选择招聘会;通过手机短信随时向全体毕业生发送就业信息;利用、邮件、公告栏等及时向毕业生通报就业信息。
2.在北京、深圳、杭州、苏州、大连、天津、上海、青岛等8个地区建立了就业指导工作站,在17个城市建立了“校友会”,形成就业工作网络,面向全国推荐毕业生就业。
3.每年邀请千家用人单位召开百余场校园招聘会和百余场网上招聘会,为2 500名毕业生提供20 000个就业岗位。
4.“走出去”,每年组织十几路人马,走访全国各地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广泛收集就业信息;“请进来”,请专家、用人单位领导、往届优秀毕业生来校做就业辅导报告;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实行“一对一”谈话制度和定期与家长沟通制度,及时了解毕业生思想及就业情况。做到沟通多、贴心话多、真诚鼓励多、快捷服务多、信息反馈多“五个多”;对家庭经济困难或有其他特殊困难的毕业生,给予特殊关怀,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咨询接待室”,常年为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由于毕业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能较快适应岗位的需要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应用型人才。2011年5月,黑龙江东方学院被教育部评为“2010—2011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学院的声誉和影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几年来得到省教育厅和全省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及时指导,但是在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学院将虚心学习兄弟院校的好经验和做法,在省教育厅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点赞:32342 浏览:147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