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效果对比观察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差异。策略:将笔者所在医院收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差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入组前及治疗7 d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显著短,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显著高(P<0.05);通过7 d的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优质护理能有效缩短AMI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焦虑心情,同时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4-0089-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血栓形成并且造成心肌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心血管急症。AMI主要表现为胸闷、胸骨后疼痛,该病起病较急,病情变化迅速,并常有休克、心衰与心律失常伴发,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因素[1]。因此AMI的早期救治和护理显得尤为关键,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门对AMI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疗效明显优于普通患者,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纳入13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52.43±11.26)岁;前壁心肌梗死22例,后壁心肌梗死17例,下壁心肌梗死15例,广泛性心肌梗死14例。观察组男35例,女33例;平均年龄(50.14±10.17)岁;前壁心肌梗死24例,后壁心肌梗死18例,下壁心肌梗死14例,广泛性心肌梗死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肌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
1.2 护理策略
对照组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参考卫生部颁布了《2010年“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对症进行优质护理[2]。具体如下:(1)建立一体化的护理制度,对每位患者实施专人护理制度,每日对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入院时,热心协助家属入院手续,协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患者的情况,及时正确地进行心理干预,关心、倾听、安慰、并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使患者精神放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全程治疗和护理;对患者进行饮食、排便护理,制定低热量、低钠盐及少食多餐的饮食制度,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的食物,另外训练患者床上排便、避开过度用力,以防大便用力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等。同时在发病24 h内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呼叫医生处理。(2)创新护理管理,落实好优质护理服务,建立优秀护士评比制度;同时制定合理的排班制度,让护士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以更好的服务患者。建立扁平化的护理结构,根据护士的职称与工龄,进行分层级管理,由主管护师担任护理组长,高年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1~3年低年资护士主要承担生活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入组前及治疗7 d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设14个项目,总分<7分为没有焦虑,7~20分为轻度焦虑,21~28分为中度焦虑,总分≥29分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显著短,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显著高(P<0.05),见表1。
2.2 入组前后两组患者间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比较
汉密尔顿焦虑评分结果显示入组前两组患者间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7 d的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通过优质护理能有效缓解AMI患者的焦虑心情,促进愈后。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内科常见的急症,是指持久的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我国男性AMI患者死亡率为(4~11)/10万,女性为(2~5)/10万,年龄的增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发病突然,外加窒息性疼痛和濒死感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加之长期卧床、佩戴监护仪、吸氧管道等都会加剧患者的恐惧感受,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而优质护理,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症状,给予正确及时地急救,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其次让患者对医生和护士产生信任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加其对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精神等方面均达到放松的状态,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另外优质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建立良好的饮食及床上排便习惯,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4-5]。
建立优质护理制度,还能避开由于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不畅,未能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及时满足其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一方面影响患者的心情,另一方面医疗纠纷也严重影响着医院的声誉[6]。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使其对医生、护士产生信任感,有利于开展救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有效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推动AMI患者的尽快恢复;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可见优质护理在AMI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护理,倡议其他医院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296.
[2]廖容,彭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25(4):151-152.
[3]林少虹,王惠珍.健康教育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知识认知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9,8(8):45-46.
[4]张艳春.优质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452-453.
[5]陈铁菲.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09,7(9):15.
[6]孙惠玲.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121-122.
(收稿日期:2013-03-25) (编辑:何玉勤)

点赞:24123 浏览:1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