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临床价值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策略 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髋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的临床价值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DVT的发生率为2%,对照组术后DVT的发生率为14%,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实验组在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生化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髋部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髋部骨折;DVT
[]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34-03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需要制动,更容易发生。有研究表明,深静脉血栓是由于下肢长期制动或长期卧床,缺少下肢肌肉的伸缩运动,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大量白细胞聚集,引起内膜损伤继而激活体内凝血系统,造成血液不正常凝结,引起血管阻塞。本文通过在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DVT的发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髋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6 ~82岁,平均(71.2±3.1)岁,其中,行骨折部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有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有5例,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有3例,空心拉力针内固定的患者有35例,同时合并下列基础疾病:高血压19例,高血脂6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14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5~80岁,平均(70.6±3.4)岁,其中,行骨折部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有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有5例,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有3例,空心拉力针内固定的患者有36例,同时合并下列基础疾病:高血压的有20例,高血脂6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14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作用(P>0.05),具有可比性。
1.2 策略
(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2)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术前护理:①术前评估通过血糖、血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辅助检查,对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②宣传教育。讲解DVT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转变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③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水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开进食高脂难消化的食物;④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恐惧、焦虑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1]。术后护理:①保护下肢静脉。避开下肢静脉输液以及对静脉刺激性较大的药物,防止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②病情观察。观察患者双下肢皮肤温度、色泽以及疼痛情况,每日触摸足背动脉,发现异常立刻通知医师,并行彩超检查,尽早明确诊断[2];③密切监测下肢周径。每日上、下午对患者双下肢进行周径测量,以髌骨以下10cm处及髌骨以上15cm处为准,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做好记录;④体位护理。嘱咐患者仰卧并抬高双下肢,高度为30cm,利于双下肢的静脉血液回流;⑤疼痛护理。术后采用静脉止痛泵,同时备有口服止痛药,提高患者耐受力;⑥药物预防 遵医嘱,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皮射,剂量为4000U,1次/d,连续7d;⑦机械预防。给予弹力袜、足底静脉泵以及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推动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DVT的发生率;⑧功能锻炼。嘱咐患者早期实施功能锻炼,运动量从小到大逐步增加,根据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及时调整运动量的大小[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下肢肿痛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抗凝血、D-二聚体等生化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抗凝血、D-二聚体等生化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01)。见表2。
3 讨论
DVT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液在静脉内瘀滞凝集是形成DVT的主要病理机制。有研究报道,形成DVT的三个主要因素是: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瘀滞、血管内皮损伤,这三个因素也称为Virchow三联征[4]。DVT属于血管外科的诊疗范畴,但同时也是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5]。DVT的主要症状包括下肢肿胀、触痛以及足背屈性疼痛,有研究表明,临床上大约只有10%~17%的患者可有明显症状。一旦发生DVT,如不及时发现治疗,轻者可导致患肢部分功能丧失或完全丧失,重者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死亡率可高达9%~50%。
据文献报道,髋部骨折好发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常需卧床,加之老年人常并发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增加了DVT发生的风险[6-7]。手术中的创伤刺激、止血带的应用等,都会导致下肢血液的回流不畅[8],因此,髋部骨折术后的DVT发生率较高。
降低DVT的发生率重在一级预防。预见性护理,即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9]。转变传统护理模式,从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干预[10-11],最大限度地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最低。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的临床价值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点赞:28023 浏览:12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