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若干深思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高校贫困生理由是国家、社会和高校和共同关注的理由。建立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情况和资助目前状况的调查,文章从资助的理念出发,分析了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目前状况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资助 策略 新成效
:A
1我国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情况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学费制度的改革,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加上生活成本逐年提高,教育费用不断增加,导致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逐渐扩大,贫困生理由日益凸显了出来。
相关数据统计,因高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类型有所不同,全国高校贫困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占在校总数的6%-10%,这就凸显出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性。因此贫困生思想目前状况,有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推动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推动校园稳定、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贫困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
国家为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10~2011学年各高校资助情况在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方面的资助面较大,但资助面相对有限。社会助学金、勤工俭学和困难补助的资助面大,但资助金额很少。分析可以看出,现有赞助体系的资助经费主要来自高校,以奖学金等无偿资助为主要方式,这是一种以地方高校为中心的资助体系。
2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目前状况及理由
2.1目前状况分析
现在,我国高校普遍构建了贫困资助体系,这是国家保证国民教育机会的平等、公开和社会稳定的体现,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各类人才等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帮贫助学体系,其资助对象为已取得校学籍但又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维持正常学习生活的在校大学生。目前的资助体系主要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体。它对保证教育的平等、公正和社会的稳定及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因教育机会不均而造成弱势群体社会处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一体系经实践证明,确实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又种种理由。
2.2存在理由
目前,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式基本都属于救济式扶贫,即无偿性资助比例大而有偿性资助比例小。这种资助体系虽然解决了贫困生目前的经济困难,但绩效低,没有从实际上解决理由,逐渐显示出弊端。
2.2.1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一些政策和措施还没能够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还有少数家住偏远地区、新被高校录取的大学生及家长,没有全面了解国家政策,还不知道如何解决上大学所面对的经济方面的困难。
2.2.2资助制度本身的缺陷
贫困生资助制度本身的缺陷。比如在奖学金方面,高校大贫困生来自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又教育落后的地区,这些学生的知识基础普遍较差,经济困难产生的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故他们获得奖学金的概率较低。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抽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校贫困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仅占普通学生获得奖学金比例的23.8%。高校贫困生的生活费来源中,依靠奖学金支付的仅占贫困生总数的2.9%。这就导致奖学金对贫困生的资助方面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
2.2.3重经济扶持,轻精神帮助,育人功能发挥不够
我国高校现行的资助体系,关注的如何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而对贫困生精神上、心理上的关注远远不够,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对贫困生的就业也未进行性很强的指导,高校育人功能发挥远远不够。
3解决资助贫困大学生中存在理由的策略
3.1做好宣传工作
教育部可加强要求各高校在招生简章中写明学校的资助措施,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时,同时寄送有关资助政策和介绍材料。广泛宣传国家政策,确保新录取的学生能够了解国家资助政策,解决入学前的忧虑;全国资助管理中心可继续开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电话,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负责接听,接受有关政策咨询和理由的投诉,并对投诉的理由及时进行核查处理;此外,还可以在相关媒体(如电视、网站、报纸)做相应的政策介绍,最大范围内的让新生知道国家的资助政策。
3.2构建量化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
科学确定资助的对象,确保资助的公平公正。具体指标可从学生拥有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着手设计。经济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收入、人均月支出、家庭年收入与支出之比、家庭资产、负债总值;人力资源指标主要包括供养人员职业,劳动情况、家庭健康与教育支出情况;自然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所在地、有无特殊性产业;社会资源指标主要指家庭社会关系网及资助状况;特殊性指标主要指包括有无特殊性重大事件如事故、灾害等。
建立分层资助的贫困生新型助学模式,提高资助的性与时效性。一要根据不同资助方式开展资助。总的来说,应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的主体性功能;无偿资助方式如奖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等比例不宜过高、量不能太大;对有偿资助方式如勤工助学,可增加供名额,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二要根据贫困程度的不同开展资助。按贫困程度不同把贫困生分为存活型贫困、生活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计算不同贫困程度下贫困生的资助,让每个贫困生都能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称的经济资助。
3.3发挥育人理念,在精神扶贫上下功夫
事实证明,对于贫困生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多数贫困生来说,精神上的帮助更为。因为大学生的贫困不同于一般人的贫困,他们在物质上的贫困是暂时的,但精神上的贫困如果接不解决好,就会严重影响他们在校期间的发展,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因此,在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还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帮助,扶贫更要扶“心”。要从育人来进行帮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多一点精神激励。对贫困生除了物质奖励外还应多点精神激励。要奖励学习优秀,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的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发挥典型的引路和榜样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德文,薛蛟.国内高校贫困生的资助目前状况与工作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2]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介绍资助高校贫困生工作等情况[EB/OL]. http:///xwfb/2006-07/25/content_345738.htm.
[3]2010年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EB/OL].http:///zong_he_news_465/20110301/t20110301_582473.shtml.
[4]黄丹琳,林洪娟.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目前状况和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5]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进展的情况[EB/OL].http://gb.cri.cn/3821/2007/09/12/106@1758754.htm.

点赞:5761 浏览:1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