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这也对信息技术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教育,更要重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由于受到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学科教学理论薄弱等诸多因素的困扰,信息技术老师往往更多地从技术层面去理解和指导教学,强调的是技术能力,而很少去关注其人文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信息技术课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此做了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文素质渗透培养
1674-2117(2014)02-0129-02
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得出了一些理念和策略,信息化时代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健全的人文素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渗透,可以使个人的能力、情感和心理都得到不断地提高。而且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相辅相承、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两个重要目标,深厚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成长提供有力支持,是学生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保障,而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正确导向。
1人文素质概述
人文素质是一种自我的修养,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形成的自我的内在品质,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也就是说,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意志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
简单的说,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从某种作用上说,人文素质教育其实是关于人存活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的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理由。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基本素质,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文化劳力的竞争,一个人如果只懂技术而没有文化修养,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诱惑面前,很容易成为一个功利主义者,沦为时代的弃儿。
2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信息技术的价值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体现,而社会生活品质的提高需要依靠着信息技术的手段。相反如果两者相互脱离,那么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就失去了作用,这将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文的作用在于通过教育提高素质,推动人更加和谐、持续、全面地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需要,是当代人才竞争的需要,是塑造青年理想人格的需要。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而且要注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通过人文教育,让学生了解让学生体会为人之作用与态度,实践做人之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一个完整、和谐的人。
3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3.1教学设计中要协调好教学内容和人文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能力是多方面的,如:技术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学的目的是服务学生,教学内容应该有重点的选择。不能为了完成技术传授这一片面能力,死记硬背一些例子,更应该注意在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教学内容上取材上下功夫,使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能够接受人文、科学教育,体现信息技术的反映社会时代的功能,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中小学的当前状态,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强调其全面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与其他学科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是非常强的。这样做可以开拓思路,既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同时也提高计算机硬件的使用率,使计算机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而且让学生在计算机文化的综合应用的熏陶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3.2注重情景的创设
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生很容易种下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种子,教师应抓住机遇,加以指导和培训,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兴趣。教师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缜密思维和想象力的能力,使学生在会学和学会中不断地取得进步。
比如有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解几何画板软件时,先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就立刻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了。教师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隐藏功能,显示或隐藏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也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深思,并动手实践。学生们很自然地就产生了兴趣,并理解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对知识作用的主动建构。通过这种方式,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信息能力。
3.3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产生学习和深思的热情,所以我们必须深入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态度、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放弃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发展的思路和做法,给教学内容注入新鲜的活力。这个过程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单独进行,而是要有机地融合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
比如,我们在学习Authorware课件制作的课程时,老师给出了一个总任务:为了贯穿整章的学习,要我们每人制作一套家庭电子相册。利用所学的显示图标、等待图标、擦除图标等,通过设置图标的相关属性来完成显示、等待、擦除和其他特效。我们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让我们感觉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了童年,重温童年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体验到长辈的爱和关怀,使美好的情感渗透学习、解决理由中,学习与情感相互作用和影响。这样的制作过程对学生无不是一次很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让他们在充分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定的人文素质。3.4摆脱情景设置的形式主义
在某些情况下人的情绪产生,可以在教学中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情感脉络,如果让学生置身其中,会引起心灵的触动,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学提倡让学生在一个情境中,在完成预定任务的同时,达到提高自身发展的目标。学生在情境中完成任务,同时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情景是将全课的教学目标穿起来的“绳子”。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设计任务,让学生达到目标所需完成的任务,但这些任务之间的关联往往不够紧密,甚至是孤立的,而学生忙于完成任务往往忽略了完成这些任务是要达到的目的。总而言之,创设情景和通过的全过程,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他们要做的事情,可以借助哪些工具来帮助学习,能不能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所学到的知识处理一些实际理由。
4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我们可以不再只是把学习过程看成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和智慧的过程中,更应该看成是注重人的感情、价值观、态度体系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将人文素质融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和探索,让健康和良好的感情永远伴随在课堂上,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充实和快乐!
总之,在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通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等等,让学生体会到为人的作用与态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参考文献:
[1]陈晓丽,张庆秀.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的培养[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2).
[2]朱翠英.人文素质教育探论[J].求索,2004,(7).
[3]魏雄鹰.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M].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陈家波.信息技术教育下的人文渗透[J].曲靖市沾益县盘江镇芹菜沟小学.
[5]刘观泽.课堂上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2011,(3).
作者简介:
殷欣,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点赞:19358 浏览:83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