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意义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和实验室练习为主,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理论教学时增加临床见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专业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 临床见习教学
2095-3089(2013)08-0168-01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人员获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必修课,在护理专业中占有非常的地位。其教学以往以课堂教学和实验室练习为主,中间穿插很少量的临床见习或参观。这种只见书本知识,不见病人的教学方式,导致所学知识、技能不能尽快与临床实际结合。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教学和研究调查,提倡对《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改革,在授课期间增加见习教学环节。学生经过理论实践相结合,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1.教学和见习模式
1.1制定见习计划根据教学计划 我校的护士生是三年全日制,在第2和第3学期的期中分别进行为期1周的临床见习。第一阶段是在学习完护理学导论、护理理论和少数基础技能,而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等其他专业课授课到一定阶段时开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病区环境,见习和实践所学的出入院护理、生活护理、更换卧位及搬运策略、无菌及隔离技术,体验护士职业角色,学会和病人沟通。第二阶段是内、外、妇、儿等护理学授课即将结束时进行。主要目的是在巩固第一阶段临床见习的基础上,见习和实践注射技术、输血、输液、冷热疗法应用、饮食与营养的护理、排泄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熟悉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职责和内容,提高临床观察和思维能力。
1.2选择见习地点 见习基地选择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管理规范,护理质量高,师资力量较强的医院作为见习医院。
1.3配备带教老师 课间见习的带教由护理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承担。护理教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临床带教老师要求护师以上职称。护理教师负责课间见习的组织安排及计划的落实,临床带教老师具体负责见习带教。
1.4组织实施见习 要搞好见习动员,见习前组织学生学习《见习指导》,要求学生熟悉守则、明确内容、目标及考核策略。其次是认真组织实施,将学生分组,每组5~6名,并配备1名临床带教老师,每个班级配备1名护理教师。临床带教老师根据教学计划具体负责本组的见习带教;护理教师参与带教,了解每组见习情况,与临床带教老师共同研究教学中遇到的理由。
1.5见习效果评价 见习效果评价由两组成:(1)过程评价(贯穿整个见习过程),临床带教老师对本组每位同学在见习中的表现进行评分(占总分75%),其中包括职业道德(占25%)、专业行为(占25%)、技术操作(占30%)。(2)终点评价,每次见习结束时要求学生交一张体温单、一份完整的整体化护理病历、一篇临床见习的心得体会。由护理教师批阅,占总分25%。
2.临床中对护士生条件具备的要求
2.1具备较强的临床处置能力。
2.2具有健康宣教和沟通能力。
2.3具有医护协调合作能力。
2.4做好自我安全防护能力。
3.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3.1临床见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临床见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和手段,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基本技能。在临床见习中,在患者身上可能会存在理由,实施护理程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患者进行评估、找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为患者实施和评价后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3.2 临床见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技能。在实验室,学生面对的是模拟人,练习的是护理技术操作,但在临床见习中,面对存在许多理由的真实患者,实施多种护理操作。反复的观摩与动手,强化理解了各项操作的程序与要点,体会了各项操作的难点与特点,同时也了解了同一操作为不同病人实施可能出现的不同理由和解决策略,以及为一个病人实施多项操作时的应对办法。
3.3临床见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3.1临床见习能培养学生的临床专业能力。[2]在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整合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要运用各种专业能力如沟通能力、体检能力、病情观察、分析判断、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能力,因此,临床见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专业能力。
3.3.2临床见习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未来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更高更强的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护理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实践是护士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关键,系统化整体护理,强调人是具备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整体,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框架,而批判性思维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
3.4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以往的授课,经常忽略护士职业防护教育,但临床上护士的暴露伤害屡见不鲜,老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进行职业防护教育。
3.5临床见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临床见习,学生能直接、近距离地与病人接触,对病人的喜怒哀乐能感同身受,容易产生对病人的责任感、义务感和同情感。而在为患者解决理由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学科的性,而且感受到护士工作的价值。提高了对专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专业的自豪感,有利于积极的职业情感和态度的形成,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索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增加临床见习的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护理学基础相关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临床见习中,学生感受到患者的,感受到护士工作的价值,感受到知识的性,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李峥.临床护理课程教学方式策略的改革[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1):677-679.
[2]沈洁,叶旭春.护理本科《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进行临床见习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研究,2007,21(3):736-737.
[3]石琴,周兰妹.《护理学基础》临床见习模式初探[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34-36.

点赞:21464 浏览:9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