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妇产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从08年开始,各高校普遍采用了新版的《妇产科护理学》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同以前的教材相比,关于护理模式上出现了差别,表现为以疾病向患者为主要研究主体的方向转变,最终达到整体健康的护理模式。因此,在妇产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上也必须做出调整。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转变,转化
教学方式,进一步稳固教学效率,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课堂教学;研究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9.21
根据最新出台的妇产科护理学教材,要对常规技术的掌控和对病人的身体进行护理,并提出了新的系统化护理方式,运用更加科学的策略进行指导,在进行评估的基础之上进行护理上的诊断,根据以上的要求,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赋予了新的使命,对学生在学习中也要转变下传统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既跟上时代的同时,又对课堂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完成。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有效的验证。

一、主要的改革策略

(一)对课堂教学内容上的改革

在国家统一编排的妇产科教材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和顺序进行了有机的编排,并且对有关授课顺序进行了打乱,更贴近于对临床的实践。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教材知识体系的原有界限,将症状、解剖作为主要的研究线索,使每个学生在教学内容的理解上达成一致,使妇产科护理学在学习上十分的连贯,便于更好的掌握,例如,将女生的生理内容和生殖系统很好的联系起来,将妊娠的诊断、生理、临床变化早产相连;将自然的流产现象和妊娠的移位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把正常的分娩与异常的进行研究等等,使妇产科的教学上不会难于讲授。
课堂教学要更加贴近生活,方便于学生的学习。在平时的理论讲解上,学生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疑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有关的教学。例如关于月经的周期性转变上,原本参照书本的讲解,学生大多数处于迷惑的状态,作者就将月经来潮与子宫内膜脱落,比作为在地里面种的韭菜,这次割完之后新的韭菜还是会长出来的。

(二)关于教学策略的改革

利用对病案的讨论策略进行有效地教学。具体策略如下:根据上节课讲完的内容,对下节课所讲的临床疾病结合有关的病例,设置相应的理由,然后布置新的作业,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合理的分析,把主要的病因归纳出来,并且注意在临床上的表现,和诊断及处理防御的相关措施。然后在下一节课,进行有针对性启发式教学,把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有机的统一起来,根据上一节课的病例内容,让学生自己找出疾病的理由和在临床的表现,及其有效处理和防范相关的措施。注重思路,培养学生在思维上的科学性,和勇敢创新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良好的思维过程,循序渐进的掌握主要的学习内容和策略。
在归纳讲授的过程中,把最新的有关妇产科研究成果引进教学内容当中来。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在严格及准确的大前提下,尽可能的突出重要的地方,以此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适当的扩展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将枯燥的课堂环境活跃起来,给抽象的理论赋予直观、生动的形象,并在图像与声效的接合下,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很快的对基本的理论概念做到了理解,最终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此外利用对媒体的教学,在直观的教学策略当中,解决了传统教学内容当中的难题,有的教学内容在人体内是无法观察到的,老师利用多媒体图像,分块的进行教学,将各个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剖析,学生在理解了之后,不会再对相关知识产生朦胧的现象。

二、对新改革的考核方式、成绩的评价保准,

在每次课讲完之后,分配给学生相应的任务,根据学生的完成信息量和在回答理由的准确程度上,来进行平时成绩的评定,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也划进考核的内容当中,还包括课后完成作业的情况。

三、关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教学完成之后与学生进行面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判。通过都对妇产科护理学相关理论的学习,对妇产科的学习显得十分简单,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观察、处理理由的能力,利用病例理由先引导的方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很好的配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理由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很好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对职业素养的了解,为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妇产科护理学人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与实践的有效的结合下,使学生明白了自己所学内容的实用性,达到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对该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决心与兴趣。
结语:
伴随着对妇产科护理学在理论上的逐渐改革,赋予了当代有关“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与学习的新使命,在教学法上,遵循传统教学的硬件模式,又不断的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打破常规的教学,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显得那么的枯燥无味,在教师富有情趣的引导下对妇产科护理学产生了新的认识,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更加专业、现代的妇产科护理学人士奠定了理论与实践上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文历阳.医学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尹伶,翟秋红,韦立蓓等.浅谈如何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J].中国医学教育探讨杂志,2008.(11)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点赞:5924 浏览: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