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思考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张,教育竞争也异常激烈。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今后高等职业教育将会被推向市场,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十分重要与迫切。但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职)升格而来,高职学生管理的功能定位,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在健康心理理念下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
1007-3973(2012)007-179-02
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目标定位
1.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就是将人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精神属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人作为一切事物的根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哲学观。以人为本就是将人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启迪心智、传授知识、确立人生价值等方面的作用,这正如韩愈所说“传道、授业、解惑”之功能。“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满足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满足人的权利、公平公正要求、价值实现、精神文化等社会需要,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追求对人本身的关照、关怀以及人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生为本”,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广大学生能健康地成长。构建和谐校园就是以追求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发展为整体效应,以全体师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为根本,夯实和谐校园发展的基础。而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以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基础,换句话说,健康心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1.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导向,营造健康、积极、有序的校园生活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高校师生员工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一种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其所富含的隐性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对师生的道德教育、思想情操的陶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都具有独特的功效。丰富多彩而又和谐的校园文化,既能构建健康、积极、有序的校园生活,还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对心理问题起缓冲和矫正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存在着建校历史相对较短客观事实,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存在着起步较晚、积淀不深、特色不明等方面的不足。但如果我们的高职院校能把握时代主题,根植校园,充分挖掘学校文化内涵与特色,以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导向,科学、系统地制定出与本院校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构划,校园文化建设也能后来者居上,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改进学生管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3分类引导,促进学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808so.com
生全面、健康发展
分类引导,就是要遵循对学生心理认识的规律,以不同对象心理分类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所能接纳的管理方法肯定会存在着不同,如果我们学生管理工作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影响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在教学管理上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紧紧围绕学生这个核心,“因材施教”,根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另一方面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参考学生心理普查结果,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标准,进行分类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以期实现管理目标的最佳期效果。
2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操作模式
2.1变“管教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
高职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重要节点,因此,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仅局限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学生管理工作还应以发展的视角对学生管理目标和内容进行定位。从客观上讲,我们的管理者必须将学生个体方面的需要纳入其中,即逐步将“服务式的管理模式”代替传统的“管教式的管理模式”。如果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和形式只从社会整体的需要来考虑而忽视甚至无视学生个体的需要,就很容易使学生在这个管教式管理模式下习惯于“要我做”惰性思维。使得学生管理成为一种被动的行为模式,久而久之很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管理效果实现,使学生管理工作极易陷入既使有管理行为也难以实现管理目标的尴尬境地。所以说,忽视学生的个体需求,不仅使得学生接受管理时形成障碍,而且会使其心里受到压抑、扭曲,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影响其健康成长。
2.2变“条块式管理”为“项目式管理”
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是以“条块管理”为基本构架,各科室、部门作用明确、职责到位。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从面上看,似乎无懈可击,但实际工作中却经常会遇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各科室、部门各自为政、步调不一。从学生管理层面上看:教务处只管老师上课,保卫处只管学校治安,团委只管学生活动,其余处室参与的更少,学校的行政、后勤对学生违纪行为也是视而不见,认为事不关己。而一些教师上课也不管理课堂,只知授课而不知育人。甚至,许多人还会认为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学生处(部)、辅导员、班主任的事。其实,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既需要多部门、多处室的共同参与,更需要学校的管理者们秉持着“围绕中心、服务学生”的理念,坚持“以生为本”,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一件大的项目来实施。
2.3变浅层次管理为深层次管理
学校与学生的根本利益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从这个层面上讲,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成才始终是学生管理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学生管理工作的革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从学生管理工作行为的效果来看,成功的关键必须将学校的发展需要融入到学生的发展需要中来,使其在管理过程中实现一致。如果我们把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摆在使之被动地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面上管理”,而忽视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那么不仅学生参与管理工作陷于被动,而且管理活动本身也是消极被动的,甚至时时会出现梗阻现象。因此,优质、高效的学生管理应该是“深度管理”,在工作中既要把学生看作教育工作的中心,又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多样化、立体化的成才标准,围绕全面协调发展这个中心,努力打造好学生施展才华、展示个性、发挥特长的平台,使学生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而这些管理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为基础。在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更是至关重要。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808so.com
生的发展需要中来,使其在管理过程中实现一致。如果我们把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摆在使之被动地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面上管理”,而忽视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那么不仅学生参与管理工作陷于被动,而且管理活动本身也是消极被动的,甚至时时会出现梗阻现象。因此,优质、高效的学生管理应该是“深度管理”,在工作中既要把学生看作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19895 浏览:8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