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课标下高中生数学学习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尽管各学校不断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然而高中数学内容的不断深化,高中生在数学能力上体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本文是结合教学实际谈高中生数学能力下降理由,同时提出教师应如何提高中生的数学能力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 高中数学 能力下降 策略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组成,已公民所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然而高中数学内容的不断深化,高中生在数学能力上体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家长能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多少指责,帮助他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成才的实例,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事实上,学生的情感平稳度比较高,只要他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努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一、高中生数学能力下降主要体现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难点,突出思想策略。而一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建全,笔记记了一大本,理由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基础。学生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学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
4.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一次飞跃,这就要求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学习作好准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线面关系含混、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解模”能力较强,但“建模”能力偏差。

二、教师的策略

1.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要循序渐进,防止急躁。学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理由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教学中,要有性地指导学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同时,认真预习还可以转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学生强化课前预习,以求“笨鸟先飞”之效。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既要注意温故知新,又要注意防“旧”扰“新”,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理由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要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策略。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的重任。它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策略。
4.要正确引领,加强辅导。教师的正确引领示范很,而教师的教法常常会影响到学生的学法。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富有新意的学法指导能及时为学生注入灵活思维的活力。
“上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高中阶段学生共同的“心声”。由于课堂信息容量小,知识单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般能听懂,课后的练习多是直接应用概念套用算法,过程简单且技能技巧要求较低,他们能完成。但因速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他们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因此,教学中要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类题”(基础类,综合类,策略类)、“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策略),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由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真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点赞:6074 浏览:2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