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审计地方债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距上届政府跟踪审计不到半年时间,审计署再次启动了政府性债务的审计工作。7月28日,国家审计署公布,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进行彻底摸底和测评。
这个信息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地方政府债务“黑洞”已经引发警觉。
有评论认为,此次全面审计将一个正式的数据统计,不仅有利于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把握,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应的依据,而且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等地方行政管理改革提供有效的支撑。美国CNBC财经网站援引法国兴业银行专家的分析称,中国政府宣布如此急迫和规模的审计,这似乎表明一种政策平衡的考量,即既要稳增长,又不能增加金融风险。
近两年,在投资资金需求的拉动下,特别是在影子银行体系的便利下,许多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迅速。审计署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相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12.94%。
而全国债务数字更是惊人。审计署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已达到10.7万亿元。除此之外,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曾在今年“”上表示,估计目前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在15万亿至18万亿元。IMF首次公布其对中国政府债水平数据评估称,2012年广义政府债务已超过CDP~45%。
除了地方债总量居高之外,一些城市负债率也明显偏高。2012年,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188.95%,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最高的达到219.57%。
地方债的融资方式越来越隐蔽,除传统的银行信贷外,一些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公司信托、基金等方式变相举债融资。审计发现,2011年至2012年,有6个省本级和7个省会城市本级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和发行理财产品等方式融资1090.1亿元。
在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经济形势不乐观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都将不可避开地带来地方债务扩大的风险。
一些城市债务率和偿债率本已偏高,但迫于发展投资的,只好举借新债偿还旧债。审计署数据表明,2012年,36个地方政府本级中,有11个省本级和13个省会城市本级债务规模比2010年有所增长,其中4个省本级和8个省会城市本级债务增长率超过20%。
与不断攀高的政府性负债相比,作为偿债主要来源的土地出让收入增幅却在下降。至2012年底,4个省本级、17个省会城市本级土地出让收入比2010年减少135.08亿元,下降2.83%,这些地区2012年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需偿还本息2315.73亿元,为当年可支配土地出让收入的1.25倍。
在楼市调控政策持续严厉之下,地方债的偿还能力有限,而负债却在不断扩张,引发许多人的担忧。特别是在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债务隐忧已逐渐显现。
业内人士认为,城镇化过程涉及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其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大,此外,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也大量资金。而现行以融资平台为基础的地方政府债务机制,已难适应融资需求。
摸清家底才能盘活实体
政府性债务,是政府为公益性、基础性项目举借、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也是政府“市场化”的一种表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地方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依靠政府性债务进行地方建设,曾经为城市经济发展、规划提升起到过作用,并极大加强了地方资金运用活力。
但地方尝到“甜头”,不断扩大举债,把一些所谓的“发展建设”弄得越来越形式主义大于实质内容,将惠民工程变成工程,债务越滚越大,老百姓也从当初的为城市新面貌而欣喜,变成对没完没了的修葺建造而腻烦。与此同时,舆论也开始对政府性债务理由感到担忧。
目前,中国存在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地区和行业债务风险凸显,债务偿还过度依赖土地收入,高速公路、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规模增长快、偿债压力大、借新还旧率高等理由。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在场合提出:盘活信贷资金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个要盘活的存量主要是两个:其

一、借给产能过剩行业的低效率贷款;其二,是地方政府性债务。

盘活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可这个存量如何盘活做起来并不容易,有充分的数据支撑,摸清底细。
据2011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数据统计,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而2012、2013年将地方债务到期的高峰期,如果地方政府如期按时偿还债务,那么盘活存量资金并不是难事。但事实上,从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来看,依靠税收还债很难。
因此,弄清社会上对地方债务理由的担忧是否属实,地方债务到底窟窿到底有多大,强推会不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违约,进而破产等金融政治风险。
对此,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只有摸清家底,才能采取有性的举措。马光远称,“目前流动性一个非常严重的理由,包括银行的理财产品、地方债、还有房地产。究竟是个怎样的情况,对未来整个中国经济的复苏会有怎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摸清底牌非常。”
马光远认为,一、搞清楚地方政府还债能力如何,安全系数怎么样;二、地方究竟有多少,还债能力整体怎么样,局部怎么样,还不了怎么样;三、地方债务风险有多大?“未来中国如果真的流动性有理由,那么就可以有性地出台一些举措、策略,来防范地方债的风险理由。”
地方债理由是我国金融安全的一大隐患,推动地方债理由的解决不仅是化解金融风险的必要条件,更是盘活存量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关键。而要盘活地方债理由,要对地方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做到知自知彼,方能找到化解的灵药。

点赞:9846 浏览:4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