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梦”话语体系构建和全民传播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国梦”作为一个特定文化符号,它在构建中国政治、哲学、文化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既展现出宏大叙事层面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战略作用,又在平民叙事的语境中传达出民生幸福、愿望成真的现实追求;在宏大叙事与平民叙事两种不同话语序列生成和全民传播的过程中,既总体上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契合精神,也不可避开地在局部呈现出消极背反的现实效应,在全民传播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宏大叙事与平民叙事的话语转换和链接。
【关键词】中国梦;话语体系;传播;宏大叙事;平民叙事
1004-518X(2014)03-0235-05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平民化视域下中国梦的大众传播研究”(13CGMJ03)
周忠元,临沂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博士;
赵光怀,临沂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山东临沂 276000)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之后,首次提出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中国梦”。…此后,他多次对“中国梦”作出更具体、深入、全面的阐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013年,“中国梦”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语词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并成为2013年十大流行语之首。
与此同时,不同领域的学者也纷纷从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研究视野对其内涵本质、文化功能、实现途径、社会作用及世界影响等方面进行研讨。在笔者看来,“中国梦”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它在构建中国政治、哲学、文化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既展现出宏大叙事层面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战略作用,又在平民叙事的语境中传达出民生幸福、愿望成真的现实追求;在宏大叙事与平民叙事两种不同话语序列生成和全民传播的过程中,既总体上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契合精神,也不可避开地在局部呈现出消极背反的声音。因此,将“中国梦”的话语构建放到传播学、社会学的视域下进行梳理、判断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为“中国梦”的传播和实现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一、宏大叙事:“中国梦”话语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石

所谓“宏大叙事”,是指以其宏大的建制表现宏大的历史、现实内容,是一种追求完整性和目的性的叙述方式。一般来说,处于某种特有文化背景下的宏大叙事话语,总有某种一贯的主题叙事,且常常与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体现出总体性、宏观性、共识性、普遍性等独特的外在特征和精神内涵。由此而论,“中国梦”的提出完全符合宏大叙事的表征功能和审美内涵。
(一)从“中国梦”话语体系构建的逻辑基点来看,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国梦”代表的是国家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对于家国合一理念的传承熔铸了特有的宏大叙事思维方式,再加上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观需求等构成了“中国梦”生成的内在动因和逻辑基础。正如总书记所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因为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而作为一个国家的集体梦想正是对其自身存活作用、存活方式的宏大叙事和构想,体现着一定时空下,这个国家特有的文明体系或文明模式。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有自己独特蕴含而又向外发散的话语体系,话语体系不仅是话语权的展现载体,更是国家形象、实力和发展道路的折射与缩影。从其理论生成的文化土壤而言,“中国梦”最为根本上的独特性恰恰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属性,中国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了中国作为这一历史任务的领导者,并且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发展道路的目标取向,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始终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底色和根本出发点。这显然与“美国梦”、“欧洲梦”的出发点不同。“美国梦”的叙事话语从“个人梦”视角展开,它是建立在个人成功与财富基础上的个人梦想,它强调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征服主义,在逻辑判断上,它永远只能是“某些人”的梦而不可能是“所有人”共同的梦,它在追求个体成功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失衡,是一种无法让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所有人普遍享有的梦想。“欧洲梦”更加关注的是个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它在宏大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背后,捍卫的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完整的生活体系,其宏大叙事的声音是一种“在场的缺席”,“个人叙事”才是真正的主体。而“中国梦”无论从逻辑出发点,还是终极目标的追求,无时不在体现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这一宏大叙事的话语本色。
(二)从“中国梦”话语体系构建的历史结构来看,“中国梦”是中国的“国家梦”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梦”,她深刻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及和平发展的历史轨迹
“中国梦”的提出是在延续民族文化传统过程中完成了历史文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融合。任何一种宏大叙事都是一种历史性深化结构,这种叙事结构往往呈现连续性、承继性而避开断层性。传统中国社会形成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话语精神始终在形塑着中国人的理想底色,并成为“中国梦”话语体系构建的基础精神内涵。因此,在主题性、目的性、连贯性和统一性等层面,“中国梦”都体现出与宏大历史叙事相吻合的审美特质。正如研究者所说:“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民族集体记忆和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苦难史和民族解放史的集中表述,是全体人民当下存活实践、生活现实、发展状况和社会变革的生动写照,是中国发展目标、民族共识和中国道路的新规划蓝图,体现了中国政治、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当代关切。中国梦不仅是中国文化精神、哲学基础和理想色彩的集中展现,也是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的高度凝练的形象化展现,具有多元汇一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的实践特征。”由此而论,“中国梦”话语构建是中华民族多年来集体的记忆,是整个国人凝聚的共识,在其历史结构特质上彰显着宏大叙事话语的特色。

点赞:6617 浏览:2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