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学地理学体系建构与理论反思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文学地理学是近年来学界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不少学者进行了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就目前的研究目前状况而言,文学地理学面对着几大难题:一是理论资源亟需梳理;二是学科归属存在争议;三是命名的困境;四是体系建构与实践操作的困境。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对文学地理学进行理论反思,将是今后文学地理学研究要面对的理由。
【关键词】文学地理学;研究困境;理论反思
1004-518X(2014)03-0086-06
彭民权,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文学博士。(江西南昌 330077)
近些年,文学研究的空间维度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陆续有学者提出诸如“空间叙事学”、“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等理论构想。“文学地理学”也是近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其对文学与地理关系的关注,拓宽了传统文学研究的范围与视野,成为文学研究的新的增长点。通过不少学者的研究实践与理论构建,中国文学地理学正向体系化、学科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作为一个还处于草创期的理论与研究路向,目前的文学地理学远远没有达到有学者宣称的“完成了中国文学地理学学术体系的建构”,还存在很多理由。从理论建构与实践操作两个层面看,文学地理学虽然是一个极富发展潜力的学术增长点,但其面对的困境与挑战仍然不少。如何摆脱这些困境,将是文学地理学研究者们亟待深思与探索的理由。
就当前的研究目前状况而言,中国文学地理学学者主要从两大方面展开研究:其一,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理论与体系的建构;其二,实证研究,着重研究具体地理环境下的文学特征。由于当前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大多来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因而实证研究是当前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流,成果也较为丰硕。与之相比,中国文学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建构,虽然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尝试,也有专著出版,但还远称不上成熟。从体系建构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中国文学地理学要想最终成长为一门学科,还需要面对与解决诸多难题。

一、理论资源亟需梳理

任何一种理论或体系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需要一定的理论资源。任何无视理论资源的体系建构,都很容易成为空中楼阁,既无法指导具体的实践操作,也很难在理论层出的当代学术潮流中立足。文学地理学要想成为摆脱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困境的新型研究思路,成长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明确其应有的理论资源是必须要面对的理由。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文学地理学主要有两大理论资源。

(一)文化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

文学地理学是在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的影响与启发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研究路向。关于这一点,很多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者都曾提及。如邹建军教授认为:“文化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是文学地理学的相关学科,也是文学地理学的基础。”黄霖先生认为:“80年代以后兴起的文化热特别是文化地理研究著作的接连出版,有力地推动了人们从文学、地理学交叉的角度上去寻求中国文学研究的突围。”杨义先生也称其提倡文学地理学是“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部分观点”。在目前所见到的研究成果中,对此梳理较为清楚的当属梅新林教授的论文《世纪之交文学地理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在该篇论文中,梅教授指出,近代以来,与文学地理学相关的研究有两种取向,其一是“以地理为本位的人文地理(或称文化地理)研究,其中多包含文学研究”,并且认为20世纪80年代为文学地理研究的起步阶段,“先是由人文地理引导并包含文学地理研究,然后由文学界学者吸收人文地理学理论与策略,展开文学地理研究”。该文还列举了近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在梳理文学地理学的理论资源方面,当前已经取得一些成绩。这对于建立文学地理学的学科体系是很有助益的。
然而,将文化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确立为文学地理学的理论资源,必须梳理西方文化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来龙去脉,以及其在中国的影响与发展轨迹。尤为重要的是,文化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是如何影响文学地理学的?这也是必须梳理清楚的理由。而在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尚无多大进展。除了从事文学地理学的学者们还没意识到这一理由或者还没有精力顾及这一理由外,更重要的理由在于当前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们的学科背景。目前大部分从事文学地理学的学者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学科,鲜有文艺学特别是西方文论研究者的加入,宣称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比较文学学者又对此并不关注,因而尚无多少学者注意梳理文学地理学的文化地理学血统。当然,如果仅仅将文学地理学定位为一种研究视野,这种梳理并无多大的必要。但如将其定位为一门学科,这种理论溯源是不可缺少的。
实际上,自从人类学兴起,特别是文化人类学诞生以后,西方学者对地域、地理特别关注,并由此产生文化地理学。20世纪西方理论家在论述历史、地理、文化等内容时往往喜欢从文学入手。因此,西方并非没有学者提出“文学地理”这个概念,也并非没有文学地理学的学科意识。仅就笔者所见,英国学者迈克·克朗在其《文化地理学》的教材中就专门单列一章讨论“文学地理景观”,并在书中明确宣称:“文学地理学应该被认为是文学与地理的融合,而不是一面单独折射或反映外部世界的镜头或镜子。”此外,在第四章的进一步阅读书目中还列了两本出版于1981和1985年专门探讨“文学与人文地理学”的书(书名为Humanistic Geography and Literature和Literature and the Humanist Geographer)。因此,我们绝不能轻易地认定西方并没有文学地理学。由此可见,将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学科学者引入文学地理学研究,梳理西方文化地理学甚至是文学地理学的理论资源,也是当务之急。

(二)中国历代关于文学与地理关系的论述

中国古代从很早就注意地理与文化、文学的关系,这方面的论述十分丰富,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最主要的理论资源。由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者大多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学者,因而对于中国历代关于文学与地理关系的论述的梳理相对集中,这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就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对于中国古代,学者们主要集中关注几本史书“地理志”的论述,如《汉书·地理志》、《隋书·地理志》、《宋史·地理志》等。梅新林教授的《中国文学地理学导论》认为,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对《诗经·国风》地域特点的论述,“堪称早期地理与文学交叉研究的典范表述”。黄霖先生则注意到《诗经》、《楚辞》两部文学经典的地域色彩,并指出,在古代的文学批评中,存在着“以地域论诗人个体风格”、“以地域论诗歌流派”、“以地域论南北之异同”、“以地域来编纂一方之总集与编写一地之诗话的”等诸多情形。曾大兴教授也在其论文《建设与文学史学并峙的文学地理学》及《文学地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对先秦至清代有关文学与地理关系的论述进行了简单梳理。而对于近代以来关于文学与地理方面的论述,学界目前梳理得比较清楚,其中着力较勤的当属梅新林教授的《世纪之交文学地理研究的进展与趋势》。该文从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一直到当下学者的研究成果都有梳理,将其中的发展脉络基本呈现出来。

点赞:4799 浏览:1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