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是各有差异的,如何让每个学生发挥好自己的思维优势、用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学习知识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建构主义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进而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主动地学习知识。本篇文章针对高中数学传统教学的弊端,介绍了建构主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中数学教学 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利用老师的帮助和所有的学习资料,自己建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知识,而不是直接被动的从老师那获得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概念的理解,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建立“为理解而学习”的目标

传统教学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原理甚至原题,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建构式教学是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刚进入高中时,虽然对数学有一定认识和理解,但大多停留在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做题的阶段,没有形成对数学的正确认识,也没有真正形成学习数学的的思维方法,并且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知识差别较大,很容易使学生感觉有知识断层。这样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目的。高中数学首先讲的是集合,老师通常说这个和初中知识关系不大,所以要多让学生讨论以此发现问题,教学中是不能用“这是规定”来解决学生疑问的。在学习这章内容时尽量不要出大量的难题,要注重学生理解程度,出难题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题,而是真正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对于学生听课和教师授课都很重要。低沉的课堂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还会影响老师授课的心情,使原本老师打算讲的知识讲不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大打折扣。而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就得做好师生互动。这个互动不仅仅是讨论学习的互动,还应该有感情的互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肯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是有利的。

三、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经验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观经验,使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和新的数学概念、模型联系起来。在有条件进行数学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实验。比如,高中的概率教学中,可以用实际的概率实验来验证一些数学定理,这样不仅可以建立学生的直观印象,还可以使学生自己探索,主动地学习。对于有一些没有实验器材的实验,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虽然没有让学生自己做实验的直观但是也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知识

学习就是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老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对于新的知识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发现其中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想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同时,教师可以把问题逐步深化,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因为不一定每个学生都是按着预期的思路思考的,这就需要老师对于错误的想法进行纠正,并且做出正确引导。学生的有好的想法应该让学生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如此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五、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课后的反思是对课堂上知识的消化吸收阶段,因此如果课后不做消化吸收,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很容易就会遗忘,这样课堂的效率再高也不会有很大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做好课后的反思工作,可以通过让学生课后进行实验或者做习题的方法来进行反思,同时还可以布置几个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新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反思学习是建构主义在教学中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反思使学生重新发现不足和新的知识,同时巩固旧的知识。因此课后一定要让学生有时间去反思。
总之,在新课改的条件下,运用建构式教学必将成为教学中首选的教学方式。构建式教学要求我们建立新的教受模式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成主体,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相信通过构建式教学的一定可以培养出新世纪的自主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周方.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刍议[J].文理导航(中旬).2010(08)摘自:论文范文www.808so.com
.
杨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1(11).
[3]王承毅.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创新).2010(01).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第十二中学校)
编辑/张俊英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21488 浏览: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