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文化传播与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资讯交流以及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新媒体为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也对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从新媒体的特性出发,结合当前高校的学生党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举措
1671-6i24(2012)04-0110-03

一、新媒体的特性

新媒体,又称为多媒体互动,或数字媒体,是多门学科的交集。“新媒体”指的是一切与传统的、旧的媒体相异的媒体,或者以一种全新的物质形态和时空观念,重新组合起来的媒体,就是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概念来说,新媒体有比较确定的指向和界定,是指当下电脑、影像、网络、数字成像技术等先进科技成果混同与整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媒介传播形式。在文化传播与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各个领域。从功能运用的角度来说,新媒体多样的表达手段以及动态直观的交互方式不但改变了人们获取资讯和娱乐生活的方式,同时也促进着文字传播、平面视觉以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发生了更多形式与表达上的变革。互联网上的信息交互等都是新媒体存在并影响我们生活的证例。从这些新媒体的形式也能够发现出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介艺术的一些特点:第一,新媒体艺术的内容实现和表达需要以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基础和平台。例如电脑、互联网、游戏平台以及传统的电视影视媒体,这些体现了新媒体艺术的前沿科技性与技术性。第二,新媒体的创作和展示结合了多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比如文学、戏剧、绘画、电影、音乐等。这些文化增强了新媒体的艺术表现力,使得新媒体成为一门复杂多元化的综合性传媒。这些体现了新媒体语言的跨学科性与多元性。第三,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开拓了人们对于交流沟通的理解与认知,同时也改变了人们接受资讯、娱乐生活的方式。影视动画产业和网络产业的蓬勃发展证明了新媒体艺术对于这个文化发展、传媒变革时代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很多传统的文化与传播语言都借助新媒体的创新性表达方式得到了公众更多的认可和影响。这些体现了新媒体传统文化的融合性与创新性。

二、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遵循明确的政治性、突出的服务性、鲜明的针对性、广泛的性、方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在扩招和改革过程中,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由于高校扩招和改革,申请入党学生人数较多,使得党校教育工作者把重点和精力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阶段,对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不够,过于重视任务和指标的量化培养。第二,当前高校党员的培养教育方式多采取理论讲座的教学方法,在对政策时局的教育中,单一的授课方式和“一言堂”的沟通方式使得培养的过程缺乏趣味性和实效性,党员学员对于培养内容接受兴趣不浓,而教师也无法准确、完整地了解到学员的思想动态,容易造成对学生党员评价的不客观、不准确。第三,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反差、校园围墙内外的反差、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使学生内心拓积着强烈的矛盾空间。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系的思想滞后和内容脱节,造成学生蕴涵于入党动机的与理性大打折扣,从而给党员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后续连锁效应。第四,党员培养与党校的信息沟通机制与校园外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相比显得落后。过去党校教学在信息来源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员可以经常和各级领导干部接触,了解情况,获取信息,可以利用学员提供的便利条件从事社会调研。而现在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使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多样化。如今的学生是伴随网络和高科技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乐意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和手段,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国内高校多数党的基层组织由于受人员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对于党员的培养教育仍然停留在学文件、读报纸等传统方式[3]。因此,相比之下,党校及党员培养原有的传统优势就不存在了。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举措

1 广泛应用新媒体教学方法和技术
因为新媒体在传播沟通上发挥的巨大功能,使得近些年来众多高校纷纷开设了新媒体及其相关的课程研究。新媒体的教学表达手段也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到了高校的课堂。但在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方面,新媒体的应用和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现有的新媒体教学方法和技术应用在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上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创建新媒体的教学课件。相对于传统的讲座式课堂培养,新媒体的教学方法以多样的表达方式、丰富的传播语言迅速吸引学员的关注力和兴奋点。这里讲的新媒体课件不但包括已经广泛使用的PPT课件,更多的是以影像、互动为基础的多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808so.com
元化课件。通常以FLASH或者Director为平台开发制作,将影像、音乐、动画、图片、文字综合在一起的新媒体课件。第二,创建新媒体的互联网教学交流平台。互联网教学交流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其内容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与软件系统,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教师和学员通过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师信息、课程发布、教学材料、答疑讨论、课程作业、课程问卷、教学笔记、教学邮箱、课程管理、课程列表、教学博客等功能。上述两类教学方式在传播沟通上都具备全面而新颖的表现方式,让学习者在更方便、更有效、更愉快的体验中接受知识信息。新媒体课件丰富的内容能够从多角度对学生党员进行知识与信念的培养。影像语言能够更生动地构建和传播党在历史与发展中积淀的思想与精神,像《建党伟业》这样的电影,就是用更艺术化更具有时代观的审美角度去演绎党的信仰与理念。而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和影像一样具有表达功能,即表达情感、思想甚至文化的功能。此外,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其自身的“音乐叙述性”也是弘扬组织信念和精神文明的有力武器。类似的影像和作品不但可以成为新媒体课件的有益补充,更给我们的党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弱化说教,强调沟通;改进条框,主张人性;立意审美,贴近生活,这些都是新媒体时代下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给高校党员培养所带来的启示。2 普遍开设互联网教学交流平台
相比新媒体教学课件针对课内培养的多元化功能,新媒体的互联网教学交流平台则是强调课外的沟通与交流。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高校学生一天可能有3-4小时在课堂上,但除去睡觉的时间,却可能有10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在网络和电子通信平台上。课堂给党校学员带来的影响无论在时间量还是覆盖面上都不及网络和通信。信念教育与实践的反差、校园围墙内外的反差、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使学员的信仰教育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在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培训中,如果不能把握互联网这一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在党课活动中,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形式载体,有力推动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的利用互联网开辟网上党校,选登优秀党课教案,进一步拓宽党课教育的影响和渠道[4]。在此基础之上创建网上党校平台,及时选录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党的知识、国家重大改革政策,以整合党建、管理、培训和教育等课程的内容,汇集党建理论解析、政策路线解读、组织工作辅导等一大批优质视频实现党建信息的充分共享。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依托专业网络公司技术支撑,构架服务组织发展、服务基层党建的网上学习平台,从而实现手机阅读,使学员利用3G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学习。在3G基础上,只要拥有个手机,动几下手指,就能轻松完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上传、浏览、下载等任务,通过手机的通话、短信、电子邮件、FET10N、手机等功能,实现人与人之间零距离、实时沟通,使大学生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时有更多的主动权,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获取何种信息,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媒“我说你听”的思维定势,使大学生“左右信息”成为可能[5]。而依托网络的通信机制能够让导师随时和学员沟通,以论坛、微信、博客等方式灵活多样地进行辅导教育,并且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
3 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是一个新兴的课题。事实上,无论从理念、技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808so.com
术或者操作的角度,开设新媒体课程和建立网上平台的高校都会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新媒体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专业结构上也包含了复杂多样的分支。对于授课者的专业研究要求较高,教学课程上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而新媒体所包含的前沿“科技性”与“技术性”则使得在新媒体课程的开设上制作技术以及设计软件的运用成为重点。新媒体的互联网党校教学交流平台除了网络技术支持之外,教学人员对于网络平台的运用和驾御也成为培养效果是否明显的关键。这一切都对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经验和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驾驭新媒体手段建设党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不能与学习为伍,不善于在学习中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就必然落后于时代,甚至被时代所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6]。新媒体的呈现效果靠的是技术和表现手法,而内容和本质是否成功,是否达到教育的效果,就依靠教学者的思想积累和业务水平了。从党员培养的标准出发,对党组织信仰文化的理解和符合时代特色的教育模式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信仰与实际、前沿与科技、沟通与交流、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处理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教育工作实践中需不断探索的课题。只有把握了这些,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信仰坚定、德才兼备、勇于担当的新一代党员。
参考文献:
王健荣,新媒体艺术与教学纵横谈[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2):114-116.
徐晨光。党校教育规律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68-70.
[3]李浩,肖洋,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初探[J],学理论,2011,(15):216-217.
[4]肖光荣,喻娇,3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6):41-44.
[5]郭克迪,周大浩,让党课走进群众[J]I党建,2011,(1):29.
[6]孟建柱,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J],党建,2011,(2):11—22.

点赞:21594 浏览:9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