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课堂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场所,课堂中集结、交织着各种教学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相互形成的复杂关系。课堂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协调、制约、整合这些教学因素,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教学因素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滋润着课堂,给课堂管理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一、 课堂管理中的师生行为表现

在课堂管理中,教师是行为的主要方面,其决定着课堂管理行为的发展方向,并对课堂管理的模式与策略的选择负责,还决定着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德雷克斯根据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型态,将教师划分为专制、放任和三种类型。专制型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强加给学生,并从学生那里优越感和权力感,因而外来的压力刺激学生而不是引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放任型教师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不给予积极的指导,学生无法学到的知识,更无法养成必需的自律。型教师注重引发学生内在的动机,分析学生不良品性,帮助学生明确和理解其自身行为背后的目标,让学生体验不良品行的自然后果,教会学生做出负责的选择和学会从经验中学习。型教师既可以维护教师的尊严,履行教师的责任,又学生的责任和实际情况,强调学生的自觉,因而能够把教师的责任与学生的自律结合起来。
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主要受到教师行为的影响,教师所选择的课堂管理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决定着学生行为的合理性。当然,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并非完全依赖教师,还与他们所具有的行为观念相关。课堂管理受学生课堂行为的影响,在课堂中,学生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或做一些与教师意图相对立的事情,就会产生课堂理由行为。学生理由行为的产生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和管理以及个性特征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学生课堂理由行为的出现,当然,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台湾学者朱文雄列举了以下理由:一是生理特质:精力过剩或身体虚弱、视听不良;二是无聊、无助:觉得学习很无聊,再努力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想不出有什么事可做;三是想获得注意、认可或地位;四是争取教师的关怀、肯定、和赞赏;五是为解除挫折或紧张;六是学业成绩欠佳;七是平日生活习惯不良;八是人格特质: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等。

二、 课堂管理中的矛盾与冲突

课堂中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开的。冲突理论认为社会的每一方面都在变化,社会变化是普遍存在的,同时社会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分歧和冲突,冲突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教育社会学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华勒把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比拟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教育就是一种驯服,甚至类似于封建统治式的关系,这是很不科学的。课堂是一种微观社会系统,那么课堂里存在的冲突与矛盾也应该是普遍的。但在教育实践中,有许多教师却对它认识不足,片面地把这种矛盾和冲突视为一种纯粹的危害,是对教师的不尊重,是对课堂秩序的冒犯,因而常强制手段加以制约;当其制约不力时,就会大加指责、讥讽、排斥,甚至体罚,造成师生之间产生怨恨和对立。所以,教师应从理解的角度重新认识课堂中的矛盾与冲突,不仅要看到其破坏性与危害性,也要看到其具有的普遍性和建设性,师生间相互的理解与沟通达成课堂的有序与平衡。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意识到,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满足学生的是课堂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课堂管理的归宿。课堂管理的本质在于对学生的管理,它把学生作为主体来培养。扈中平在《教育目的论》中指出,“人的主体力量和主体性的发展和发挥,是表征人的解放程度的根本性标志。教育是推动人的解放的手段,因而教育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法国著名作家孔巴兹认为,教育学应该是生态学,“未来的学校应该培育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热爱世界的主人”。把人作为主体来培养,将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主动积极发展的个体,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这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对课堂管理的基本要求。那么,要调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应使学生愉快地受教育,的教育就考虑人本身的特性,考虑学生本身的和愉悦。因此,课堂管理就要尊重学生,顺应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使学生获得发展的愉悦,拥有愉快和谐的课堂生活。

三、 课堂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愉悦的课堂生活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影响着课堂发展和生长的人际关系,而这种人际关系在课堂管理中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戈登指出:一是开放性和透明性,师生之间可以直言不讳,坦诚相见;二是关爱性,师生双方都感到被对方尊重;三是依存性(而非依赖性),师生双方相互依靠;四是独立性,师生双方都允许对方发展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及个性;五是互惠性,师生双方决不以牺牲对方的来满足自己的。
对我国现有的师生关系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第一,教师的“专制”是建立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的,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一方面自己努力实践着社会道德规范,以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另一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对社会道德的服从,因而,专制和严厉的出发点是社会价值取向而非个人利益取向。第二,专制型的教管方式并不排斥师生之间的感情投入。实际上,在传统和现有的观念中,人们常常将师生关系视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师生关系仅次于直系亲属关系的主要社会关系,师承关系也是现实社会中人们非常的关系之一。在课堂管理中应构建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包括以下几方面。
1.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
植物土壤、水和阳光才能生长,对于人来说,同样有生长的需求,理解和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对学生的(包括人的)进行了解释与分析。马斯洛的层次理论提出了人的由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的、自我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构成。库柏史密斯(Cooperith,S.)认为,学生要保持自尊,就体验到器重感、胜任感和权力感,其中器重感是个人从真诚的相互关心的双向关系中获得的一种受到的感觉,胜任感是个人觉得自己完成某种社会任务或比同龄人做得更出色的感觉,权力感是自己制约环境的能力感觉。格拉塞认为,至少有五大,总是力图满足这些,因为这五大植根于的基因结构中,所以,可以将它们称为基本。这五大是:存活与繁殖的、归属与关爱的、获取权力的、自由的、乐趣的。对人的的分析从某一个侧面强调了某些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为在课堂管理中理解与满足学生的提供了指南。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作为学生生活的场所,学生不仅要在其中学习,而且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点赞:3641 浏览:8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