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社会交往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性的分析,阐述了培养高职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社会交往能力 高职院校 途径 策略
1674-4810(2014)05-0031-02
大学是青年学生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踏入大学,学生情感依恋的重心逐步发生转移,他们渴望友谊,希望在人际交往中丰富自己的生活。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反之,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可见,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存活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能型、应用型、服务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动手实践能力,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将社会交往的创新价值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种互动和交往中所具有的极其活跃的激励功能和显著的创新价值,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成为向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蕴深远的启迪。

一、社会交往理论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性分析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通过交往个人才能成为社会人,才能获得发展、满足。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交流和对话开始成为时代的主导性的潮流。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一般交往理论。他认为,人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具有理论知识,且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实用为度。另外,高职院校还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从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角度入手,因势利导,扩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增强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的主动性、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养沟通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正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目标的具体体现。
笔者认为,社会交往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会交往能够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社会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当前,高职教育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也有不和谐的情况。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第二,社会交往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从一定作用上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的角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务必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达成共识,师生在交往中追求平等、真诚,在这种平等、真诚的交往氛围中,每个成员都有自由发表意见、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与权利,也最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2.社会交往能够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把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社会交往能力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高职院校的新生而言,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不仅是生活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走向职业岗位的需要,还是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从某种作用上来说,社会交往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化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
3.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交往
首先,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其顺利就业和今后的事业发展。作为社会的人,必须掌握一定的交往和对话技巧,主动参与社会交往,才能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具有高技能的技术性人才,而是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以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众所周知,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因为他们有着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善于与人沟通与协作。要想适应社会生活,高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要善于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反之,既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又妨碍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技术,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
其次,社会交往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技术性生产效率。马克思指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是“一个统一体内部”的有机组成要素。交往则是主体间的关系。生产力作为人的实践能力的结果,就表明,当交往形式限制了人的实践活动能力发挥的时候,其存在的基础也就受到动摇。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能型、应用型、服务型人才,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能直接参与社会生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让学生明白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使技术性劳动者善于交往、勤于交往、努力实现沟通无障碍,营造和谐的生产关系,从而提高技术性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

二、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存在的理由

1.高职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存在的心理困惑
一方面,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大部分学生中学时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不强,个别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而少数企业盲目追求高学历,致使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看不到自己的潜质;在言谈举止方面防备心理过重,不主动与人交往,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去接触他人,极力回避集体活动。另一方面,多数高职学存活在孤独心理。由于在中学受到老师的鼓励与关注较少,或成长过程中关爱的缺失等影响,许多学生封闭自我,乐于独处,不开放自我,不谈个人观点。堵塞信息渠道,缺少感情交流,时常感觉孤独。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由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师生互动较少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在突破传统的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演讲、辩论的图式教学等策略之外,摸索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法教学,如传统文化知识、美学、公关礼仪能力的培养等专业学术讲座应形成常态。
3.家庭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原生家庭系统,往往对一个人的影响最早、最有力、最直接、最深远。它会影响到人们对自己的看法、感觉以及如何与人相处。家长的职业、为人处世方式、人际交往的价值观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高职学生的家庭环境中,学生家长主要以低学历者为主,在为人处世上水平、能力有异,高职学生会下意识地继承这些特点,从而会潜移默化地对高职学生的社会交往产生影响。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途径和策略

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必须通过实施全方位渗透、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的全面育人工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主体的合力,才能取得成效。
1.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师生理念
要求教育者在教育中理性地深思自我以及自我与学生的教育交往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加深情感交流、增进师生沟通与了解。高职院校教育者只有把和谐交往理念作为交往活动的先导,才能实现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真正地达到沟通、理解、疏导、提升的教育目的。师生间能做到公平地对话,才能构建交往平台、拓宽交往渠道、丰富交流内容、加强交往认知,深化交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交往理念力求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和谐交往中达到理解与认同,引导受教育者实现人性的自我完善,引导受教育者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总之,建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更好地推动师生间的交流和学习,架设师生间互动的平台,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从而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宗旨。
2.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重要作用
步入社会建立人际关系是高职学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的年龄基本上处于17~19岁年龄段,人生观、世界观尚不成熟。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专门解决他们的心理理由,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职业、所处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技巧的培训。通过心理咨询随时解决一些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碰到的心理障碍,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努力构建高职院校、平等的师生关系
坚持、平等的原则,倡导一种真正的平等,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能够积极互动、相互推动、共同提高、和谐共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消除偏爱因素,采取公平交流的策略,采取的工作作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倡议,吸收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和谐。
4.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和艺术的指导
要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技能。首先,要转变社交观念。把交往看作开阔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其次,要扩大社交范围。只要对学业、思想有所启发的活动,都要乐于参与,在社交态度上必须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热情;再次,要注意对交往对象的筛选,注意与同辈之间要主动交往,注意与良师、学者、专家、名人多交往;最后,要有意识地学习一些社交技巧并应用到实践中去。高职学生要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操作中去,积极的社会交往是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张耀灿、刘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责任编辑:庞远燕〕

点赞:29920 浏览:1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