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术前护理干预降低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术后压疮的影响,降低术后压疮的发生率。策略 通过对术前对患者全面详细的评估,针对患者的情况制订预防计划,正确放置患者的体位,选用合理的体位护理器具有效地降低受压部位的压力。结果 通过保护受压部位的皮肤以及保持患者体温,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术前评估干预,及时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到提前处理就能将术后压疮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术前护理干预;降低压疮发生率
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皮肤或皮下组织长期过度受压,由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和深部组织的溃疡[1]。而由于手术的需要,术中采取被迫体位,使手术患者无法通过变换体位来缓解局部组织的压力,患者集合麻醉及手术创伤并且由于患者身体衰弱、消瘦或肥胖、过敏体质、水肿等,对于手术和被迫体位的耐受力差,术中难免发生压疮。
1 资料与策略
通过选取2013年1月~6月心外科准备行心脏手术的患者46例,其中Braden评分小于18分的占70%,预计出院率小于1个月。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1~66岁,平均(51.31±8.64岁);入院诊断:室间隔缺损4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建全者7例,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建全的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19例,联合瓣膜病的3例,房间隔缺损的3列,复杂先心病的1例,其他的3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A组患者在术前,除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同时接受术前皮肤护理干预。对照组B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2]。两组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皮肤状况、经济状况、入院诊断,体重、职业等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3]。
1.2策略
1.2.1干预策略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术前护理,如强心,利尿,增强心功能,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抗生素的应用,呼吸功能锻炼,鼻导管吸氧,营养支持,心理疏导,术前检查和完善术前准备等。两组入院当天,入院1w,入院3w入院4w进行自理能力评估表(ADL)、焦虑自评量表(SAS)、压疮危险因素评分表(Braden)、格拉斯昏迷评分表(GCS)测验,并将测验结果分别进行组间同期比较及各组内自身前后比较。
1.2.2试验组
1.2.2.1术前护理干预模式 结合术前护理的重点,我们在科室建立了一种集结科室护理文化、科研和实践为一身的术前护理小组,对试验组的人群进行了有效的术前护理干预,以科室压疮护理小组作为连接点,通过本科室护士和护理部压疮小组的共同配合、入院宣教、有效的皮肤评估、护理措施的干预和治疗等,形成试验组的术前护理干预。
1.2.2.2术前护理干预内容 给予皮肤的相关评估和指导:入院后即给予皮肤的评估(Braden评分法)评分<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分中度危险,<10~12分重度危险,≤9分极度危险,<18分为预测有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18分应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对于其中的23例患者给予以下的皮肤护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及步骤如下:
1.2.2.2.1入院时采用Braden评分,评分均在15~17分,根据个体发的差异性,在科室压疮督导小组的共同讨论下,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定时翻身。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翻身1次/2h。R型垫的使用,科室R型垫给予患者,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使用的策略,督促其正确使用。糜子垫的使用。保护性敷料。如患者×××,女,66岁,33kg,入院时给予压疮危险因素评分17分,术前给予定时协助翻身,告知家属糜子垫的使用策略,同时由伤口中心和科室压疮小组共同给予干预措施,水胶体敷料给予骶尾部保护性措施。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未发生压疮,住院周期是96d。
1.2.2.2.2观察指标:皮肤的术前术前护理干预降低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率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干预情况及术后返回病房的情况;评估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情况,记录发生压疮患者的相关医疗费用,计算出平均每日医疗费用。
1.3统计学策略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
2 结果
2.1干预前后本组术后皮肤压疮的比较 见表2。
干预后本组患者的皮肤状况,压疮的发生率,患者情绪,以及总的护患信任度,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
3 讨论
3.1开展术前护理干预的基本依据 压疮发生率是护理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压疮形成的因素多而复杂,美国的Braden认为褥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有6种:即身体活动的程度、转变和制约体位的能力、摩擦力与剪切力、感觉能力低下或丧失、潮湿、患者的营养状况等[4]。通过临床实践,主要措施应以预防为主,但有些疾病需要限制翻身,现有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发生,造成难免压疮。对于压疮的防治,应围绕以上因素进行管理和制约,因此及时预报、加强过程管理、保证制度落实、加强考核力度是压疮防治管理的有效手段,对压疮预防的管理可以更为广泛,如前伸到入院后的管理。有资料显示,在临床护理中,翻身策略不正确或便器使用不当,引起摩擦损伤皮肤是压疮的常见因素。由此可见,对术前存在的高危人群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对原发病的康复过程进行制约,包括营养调节、功能锻炼、翻身策略、便器的使用、尿垫的品质等,能有效降低患者院前的压疮发生率。
总之,预防压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而必须是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患者及家属的支持与配合。美国调查显示:褥疮发生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忽视对患者的关心,而这种忽视比任何一个高危因素都更重要[5]。可见,要从思想上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将预防压疮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最大地发挥护理管理效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张世民.压疮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3-195.
[2]杨莘,王祥.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3]石兰萍.压疮相关因素的分析与预防[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039-1040.
[4]杨金秋.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褥疮发病率的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2(23):233.
[5]郑晓静.压疮预防的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4,4(6):40-41.
编辑/哈涛

点赞:6975 浏览:2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