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高盈利能力策略倡议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场基础性变革,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带来新机遇,使其在利率方面具有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确定利率水平;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本文主要分析利率市场化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何提高盈利能力以改善经营状况,达到有效发挥利率优化资金配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能。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盈利能力
所谓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指由特定辖区内的农民、农村个体工商户、乡镇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秉承合作制原则,以股份制吸收资金,按照股份合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808so.com
作制运作机制组成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服务机构。按照企业有关盈利的定义,金融机构的盈利是指机构所获得收益或者经济利润。盈利能力则是指获取收益或经济利润的能力,用来衡量该金融机构现实经营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最重要的指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短期盈利能力用来衡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现有技术约束条件下,运用各种资源获取收益的能力;而长期盈利能力侧重衡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否具备将当前盈利的增长能力持续维持下去的能力,反映其盈利能力的增长性和持久性。

一、宏观经济形势

2012年6月,央行颁布了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决议,首次允许各家银行存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和1.1倍的上限之间浮动。根据浮动限制,存款利率最高可至3.575%,甚至高于降息前的3.5%;而贷款利率下限最低可至5.048%,比之前6.56%的贷款基准利率,最多降幅可达到0.856%。央行政策的出台使银行纷纷对存款利率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出现差异化的管理模式,非对称降息政策使市场呼唤已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期而至。
央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2)》全面总结了2010年以来的农村金融服务和改革的最新进展状况,报告内容显示,我国的金融支农质量取得了大幅提升,赢得了“量、质齐升”的新局面。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为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21.6%,较2007年末增长188.6%,5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4.4%;农户贷款余额为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5.4%,较2007年末增长170.1%,5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2.3%。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为1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26.2%,较2007年末增长188.2%,5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4.3%。

二、利率市场化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盈利状况分析

央行此次基准利率的下调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原有的利率浮动空间正在逐步减小,如今各家银行纷纷开始存款之战的争夺并且进入白炽化阶段。在此背景下,存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会出现上调由3.5%上升到3.575%,而贷款利率尤其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将会出现下调趋势,造成利息差的缩减,同时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中间业务和其他表外业务开展的并不多,利息差成为其机构总收入的主要来源。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除了面临主要盈利来源的减少,还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国家逐步放开利率管制,今后银行将根据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自身需求等因素,随时调整其存款利率,并且在存款利率出现较大分化的情况下,消费者秉着“货比三家的原则”来选择自己的资金存放位置,可能是银行之间的对存款客户的争夺更是激烈,新一轮的揽储大战使资本储备不丰厚、资金结构简单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面对更大的经营防范风险。
利率市场化后的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动和盈利能力的改变将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虽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历了几年的金融改革,具备自主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也有很大的改观,但整体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然依靠传统的宽利差来维持其盈利和发展。

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升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银行业的存贷款利差也会逐步变窄,为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摒弃原有的传统经营观念,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综合性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在激烈竞争的金融背景下提升其经营盈利能力,实现资本结构的调整,促进其自身的转型发展。
1.摆正市场定位,明确发展战略
眼下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同金融机构的目标市场既有交叉又有区别,有一定的市场细分但并不清晰。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只有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找准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不断推进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下同)发挥着金融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作用,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服务功能日益增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县域金融服务不断强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除了准确的市场定位之外,还要改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机制,改变原有的以扩张经营模式增加盈利的粗放型经营模式,摒弃主要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经营机制转为注重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的经营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投入产出效率。为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关系、短期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实现其单纯的“做大做强”向“做精做优”的转变,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完善优化的考核机制和良好的奖励导向机制相结合,促使基层金融机构转变其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提高其经营质量。
2.调整业务结构,加快转型步伐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金融机构对利率定价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并且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期阶段,常常出现存款利率的逐渐提高和贷款利率的逐步降低,导致存贷利差的空间缩小。为适应金融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实施多元化经营,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逐步从单一的业务模式向多元化业务模式转变,这样不仅能分散金融市场的风险,还能使自身的金融服务差异化,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首先,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改变业务结构较为单一的状况,努力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合理匹配、结构与质量的同步提升;其次,要加快推进收入结构的转型,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努力扩大业务范围,积极尝试保险、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808so.com

点赞:6457 浏览:1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