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一般班主任工作与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异同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在的学校工作中,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断发展。班主任不仅承担着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的任务,更多的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生活,善于与他人沟通合作,逐步使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存活。
班主任应该熟练掌握心理咨询的原则和策略,心理咨询在班主任工作中强调方方面面的影响和渗透。但是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同样直接由班主任来承担,这样做合适吗?我们先来看一下一般的班主任工作与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有哪些异同。
一、相同点
1.服务对象都是全体学生
一般的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心理咨询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全体学生都可享受到这两种工作带来的益处。平常有一些观点是不对的,例如,班主任只喜欢好学生,班主任工作好不好重点看困难学生理由解决得好不好,班主任工作往往忽略成绩一般、遵守纪律又比较内向的学生;学校心理咨询是针对理由学生、心理不健康学生开设的。
2.都更适合正常学生,并且学生主动的话工作效果会更好
具有自闭症等精神障碍的儿童是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但是一般的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对自闭症的儿童效果都不太明显。我们并不是要排斥这样的学生接受我们教师的各种服务,这里强调的是如果正常学生能主动与班主任沟通或者主动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这两项工作会有更好的效果。
3.工作目标都是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人”,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同样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也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班主任管理与这门课程以及心理健康老师如果形成合力,学生的发展定会更加全面、更加健康。
4.工作面都很广,很多工作在课堂外,同时可以渗透进课程教学中
班主任繁琐的工作很多是在课堂外的,例如学生在家的安全和健康、学生的同学关系和交往等;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同样关注学生的课外生活,学生面对的困惑和烦恼也很多来自课堂外。
班主任的工作同样会渗透进课堂,不仅是班主任自己的课堂,还有各个任课老师的课堂都会看到班主任工作的影子,正所谓“谁带的班像谁”。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同样希望学生在接受辅导老师后,能主动交流有关课上表现的内容,心理健康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也能体现本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不同点
1.工作对象的落脚点不同
虽然都是为学生服务,但是班主任工作需要考虑学生群体的公平性、纪律的普遍性以及往往受到“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影响,工作时往往考虑这一些学生如何或者那一些学生如何。而心理咨询工作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工作对象往往是一个个特定的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会把学生看作一个个不同的个体。
2.工作性质不同
现在的班主任工作可谓包罗万象,包括学科教学统筹、家校交流、费用收集、学校活动、校外实践活动、学生身心健康工作等。心理咨询工作可以算作平时工作的一部分。而专业老师从事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却很单

一、就是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教师角色不同
班主任是学生人格的导航仪、学生生活的管理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学生父母的“人”、学生与家长沟通的纽带。而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仅仅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助人自助,让学生能够发展的更好,同时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当学生走出困境或者瓶颈后,学生能感受到这是靠自己的力量走过来的。
4.工作理念不同
班主任做学生工作,往往会说,你应该怎样怎样。心理咨询老师辅导学生往往会说,你觉得应该怎样。
班主任辅导虽然也重视过程,但往往更多指向结果,例如你要早起——争取不迟到;你要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期末考个好成绩。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理念是助人自助,如果学生能够自己作出判断和选择,辅导老师只需要提供关注和表示支持,当然首先要倾听学生,站在学生立场一起感受学生所经历的事情。
三、结论
1.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可以由班主任来承担,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有专业老师带领班主任。学校必须有专业的老师来带这个队伍,定期组织校内校外这方面的培训,避开有的老师走进一些误区,更重要的是增加这方面老师的自我认识深度,提高这方面的服务水平。
(2)班主任定期参加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培训并且通过培训测试为了提高心理咨询培训的效果,培训之后最好要有测试,因为很多班主任会把心理咨询培训学到的东西整合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体系中。我认为心理咨询工作虽然有很多地方和一般班主任工作是相通的,但是这个专业有自己很强的特点,并且跟过去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这样的特点硬是整合到原先的经验中,未免会起不到预先的培训效果。因此,培训测试要保证已经形成心理咨询思路的老师可以通过,尚不成熟的老师还要继续学习。
2.一般的班主任工作中,怎样做更符合心理咨询的标准
(1)班主任老师要主动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尤其是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案例都要仔细体会。
(2)在与学生、家长、同时交流时,无论发生任何情况,班主任都不能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和发泄放到首位,无论学生、家长或者同事如何冲动,自己都要保持冷静,能够体会学生、家长、同事的感受,尽量做到共情。
(3)团体活动中可能个体学生会因为集体原则牺牲自己的感受和受关注的权利,班主任一定要意识到活动结束了,这样的学生的关注还没有结束,活动外辅导很重要。
编辑 鲁翠红

点赞:19831 浏览:85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