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中职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机制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中职体育在塑造中职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功能以及中职生心理现状的调查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主要内容、方法途径、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出了在中职体育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机制,为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运动干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教学融合;机制
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健康的人才,“三维健康观”认为,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中职生作为具有较高智力和较高文化的特殊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在校中职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较高,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单纯的心理咨询,特别是在心理咨询教师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要想关注更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体育修身养性的特殊作用,寻求多种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措施,不断深化两种教育融合所产生的积极意义,让学生实实在在享受到这种教育融合所带来的益处,对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职体育(含公共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环节)是中职的重要教育活动,公共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学生人数多,覆盖面广,参与体育运动是中职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参与体育运动作为缓解心理压力和预防心理疾病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因此,在理论上探索中职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探讨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职体育实践活动之中,并形成合理、科学的机制。积极探索在中职体育中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等问题,对中职开展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充分发挥中职体育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使中职体育的育人功能日臻完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惠州市商贸学校、工业科技学校、惠州市技工学校、惠州市科技学校、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六所学校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网络资料检索,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资料数据库等专业学术期刊的相关文献资料,形成本文的文献综述。
2. 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设计。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需要,结合专家的意见,在遵循调查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的前提下,为文的研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
(2)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调查法,通过咨询、走访体育界的有关专家,从事体育人文工作的教师和参与问卷调查学生,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有效的检验。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了重复测试法,两次问卷的时间间隔为15天,即对同一测试对象在15天后进行了重测,以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惠州市商贸学校、工业科技学校、惠州市技工学校、惠州市科技学校、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发放普通问卷500份进行调查。一天后进行全部回收分析。
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回收后所得的数据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4. 专家访谈法。
在本文的研究。准备过程中,多次拜访相关领域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数据和资料,并得出了合理的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问卷初稿征询专家意见,利用专家认同的方式对问卷做了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判法对问卷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见表1,效度调查表(见表2),表明问卷具有比较高的效度,3份问卷均符合效度检验的要求。
2012年9月中旬至2012年11月上旬,问卷采取实地调查、当面发放、当面收回的方法,对问卷进行发放、回收等情况的统计(见表3)。根据巴比的观点,回收率在60%以上合格,本次调查的问卷回收率达到95%,所以调查问卷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
本文运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具体方法为:选取工业科技学校和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80余人进行第二次测量,测量时间的间隔为2周,将数据与先前的问卷进行对比,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三份问卷重测的相关系数都在0.83~0.87之间,均符合社会学调查的要求。因此,三类问卷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二)结果分析。

1. 体育锻炼能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和延缓心理衰老。
调查结果显示:78%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很好的缓解心理压力,不足10%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不具备这种作用,有66%认为体育锻炼能有效地缓解心理衰老。现在中职生都面临来自各个方面巨大的压力,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同体育锻炼在缓解心理压力方面的作用。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也会不断的衰退,这是自然的规律。但是,体育运动能使生理机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延缓身体的衰老,从而使人的精神世界永驻青春。
2. 体育锻炼能很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很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只有8%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与协调人际关系没有影响,5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极大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已经超过了半数学生认同了体育锻炼的这种作用。大多数的体育项目都是多人参与的,这就要求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需要你不断的去和队友协调关系,以求取得好的运动成绩。你参与的运动是一个小社会,当你进入真正的大社会,你在小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808so.com
社会中培养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就能使你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3. 体育锻炼能极大增强自信心和培养坚强的意志。
调查结果显示:66%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仅有10%认为体育锻炼与自己的自信心没有什么关联,67%的学生认同体育锻炼能极大地增强坚强的意志,只有11%否认这种作用的存在。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感性评估,当你在体育锻炼中每进一个球或是完成一个动作,都能极大地增强你的自信心。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因为体育动作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难度,这就要求你能坚持不懈并且要不断地寻求突破,特别在很多关键时刻,比的就是你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力。比赛的结果可能胜也有可能败,不管什么结果你必须意志坚定地走到最后,这就是体育精神。
4. 体育锻炼能很好的调节消极情绪和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很好地缓解消极情绪,52%的学生认同了体育锻炼能促进人格全面的发展。体育锻炼能给学生带来一个非常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在运动中你会忘记所有的不快,同时体育锻炼也为消极情绪提供了一个发泄口。在运动中会有很多机会使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和重新认识自己,体育锻炼能使中职生个体的自我概念增强,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在运动中学会延缓需要的满足,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动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更倾向于成熟。
5. 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增进心理健康和有必要在高校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增进心理健康,只有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并不能增进心理健康,78%的学生认同中职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认为很有必要推进两种教育的融合,仅有4%的学生选择没有必要。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去探究这种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以便做出正确、高效的决策,不断推进中职体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结论

(一)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如今中职大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各校实际开设体育教育课程的随意性大;教材建设滞后;教师缺少业务进修等情况,教师们缺乏系统化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只是凭自己经验轻描淡写地试探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收效甚微。以上体育教学现状,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目前,中职体育已意识到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育,却缺少正确的方法和系统而明确的培育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育目标具体化、内容明确化、方法手段多样化,并与体育学科特点有机结合,使之便于体育教师具体地实施操作与检验。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参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安排一堂能有效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课。

(二)中职体育课程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中职体育教学体系里体育教育的作用,被局限于生物学层面,认为体育就是身体活动,以身体素质达标测试为单一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一味追求运动成绩,教学方法单一化,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在客观上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挥创新精神的时间和空间,严重影响了中职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体育素质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一是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正确处理学生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摆正体育卫生工作在整个学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808so.com
校教育中的位置,改变目前体育卫生工作在学校教育中一直是薄弱环节的紧迫需要。体育学科因其教学活动的动态性、身体活动的实践性、人际交往的立体性、心理操作的复杂性、心理体验的复合性等,它在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纠正心理缺陷,提高心理品质,克服心理障碍等,具有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

(三)中职体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载体。一方面,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都以学生为对象,都是为保持学生健康,前者通过身体活动达到优化健康的目的,后者通过采用外在手段达到这个目的;另一方面,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又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运动之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的效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切实可行。由此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也能有效地发挥体育教学优势,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是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两者都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

一、是丰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的必然。

(五)应该加快形成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

通过对中职体育在塑造中职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功能以及中职生心理现状的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主要内容、方法途径、实施过程等具体操作步骤及实施措施,要加快形成一种长期、高效的机制,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来检验这种机制,不断地进行完善,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这种机制所带来的益处。
(作者单位:曾伟国,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张向东,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陈明文.运用心理辅导缓解中职生的就业焦虑[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吴耿安,张春华.体育锻炼行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晋中学院学报,2006,(1).
[3]李凌云.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J].山东体育科技, 2007,(2).
[4]谷玉冰.中职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6,(6).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点赞:10515 浏览:3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