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美育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美育教育学术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通过品味、挖掘、探究、领悟等环节,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标;审美情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发,令语文教育界欣喜万分,它与以往的教育大纲相比,更加突出了语文审美教育的功能,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审美教育的重任,要完成此任务,就需将美育教育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由于审美心理中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审美情感,它具体表现为审美感知的愉悦,审美想象必然是以一定的形象为主。基于审美对象的形象特征和审美心理的情感性特征,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求教师把握审美对象的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在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积极利用新教材中信手可得的审美素材,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品味作品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感知力

义教课标说:“品味作品中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赏读课文。只有在美的品味与鉴赏中,才能培养起学生感官感觉的审美能力,形成审美趣味,树立起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使他们能够透过文字对其所展示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力,拥有分辨音律的耳朵,能欣赏形式美的眼睛。语言文字是作品、作家思想感情的载体,是蕴藏美的物质外壳。赏析语言的重要方式是强化朗读。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语言,是感知课文美情美意的桥梁。纵观新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很适合学生诵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做到语音抑扬顿挫,语调富有变化。如此美读,品味语言,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的美感,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心灵的洗涤。

二、挖掘作品的形象美,增强学生的评判力

好的文学作品,都极其注重对事物的形象描写。因为塑造的形象具有具体可感、鲜明生动并能激起美感的品性,所以能感染和教育读者。审视、挖掘文中的形象美,可以扬善弃恶,让学生明确为人之道。加强修养,培养美德,明辨是非。能让学生受到感召和启发,以增强学生的评判力,不断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三、探究作品的意境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意境是艺术形象触发的联想、引起美好情思的审美的境界。要探究文章优美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离不开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即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想象是学生审美的翅膀。新课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源于:免费论文网www.808so.com
”对情景和形象的体验 ,则是要开启学生扩散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开拓创新。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学生就能把作品中精彩纷呈的美传递到大脑中,这样课文中的知识就会立体化,逐步清晰起来。让学生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许多美文都讲究言尽意丰,有意为读者创造一个艺术的空白,让读者去咀嚼回味。如《最后一课》留下一个空白的尾声,当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时,教室里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入合乎情理的续写,既丰富了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领悟作品的思想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向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图画的同时,也向学生展示一种对社会人生的审美方式,是学生认识生活的源泉,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领悟作品的思想美,就是指审美领悟是文学接受活动的最高境界,是在学生审美体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评价,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蕴的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如《再塑生命》中海伦?凯勒从“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走出来”,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学生可以领悟到这个人物身上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思想之美。再如学生会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崇敬不已;也会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爱国精神而赞叹不绝,这都是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美后获得的升华。教师一旦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情弦,学生就会用渗透在美感直觉中的理解去领悟、鉴赏,进入共鸣的境界。他们会从《散步》中领悟到家庭的和谐美满需要家人的谦让与体贴;从《老王》中领悟到对不幸者的关爱,能够克服现实世界中太多太多的自私、冷漠、残酷;从《珍珠鸟》中领悟到信赖创造了美好,自由、宽容培育了信赖等。这些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无不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将视角广泛地投向自我、自然、社会,关注人生、亲情、友情等,凝铸自己优良的品格,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教师还不能忽视课外阅读这一领域。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这块小天地,也难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美文、时文、经典原著,引领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物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恰是审美教育的理想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和谐发展,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深刻的感觉力的丰富的全面的人。”(马克思语)这是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路。

点赞:4264 浏览: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