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关中关中地区道教造像艺术特点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关中地区的道教造像对我国现阶段道教造像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是针对道教造像的理论研究、归纳了关中地区道教造像的历史发展情况、、关中地区道教造像在我国道教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三个方面内容进行阐述。最后,对道教造像艺术特点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与评价,并提出了目前这方面理论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关键词:关中地区;道教造像;艺术特征
在数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上,宗教与艺术就好象是一对孪生姐妹,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艺术作品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因为在远古时代,宗教信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美好愿望与追求,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808so.com
然而没有什么形式能比艺术能更好的来传达人们对未知神灵的崇拜与敬仰。正是由于人们对神仙的无限敬畏,从而风格独特的宗教艺术便应运而生。

一、道教造像的历史发展情况

据记载,早期的道教是不供奉神像的,在刘宋以后,才开始出现了造像活动。道教造像是想通过对神仙的祀奉达到修身养性、成仙得道的目的。因此,道教信仰者们把我国传统的美术、造型艺术成就都用来为塑造道教神像服务,从而塑造了无数精美而生动的神像。道教的造像艺术除继承我国传统的造像风格外,也充分体现出了道教自己的美学思想。
在道教刚成立初期并没有供奉神像这一规矩的。不过在古代还是要很多珍贵的别的形式的美术作品,其中主要表现形式有: 造像、壁画、文人道画等。在这些形式中尤其是造像对道教文化的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现存的道教造像中在我国西部地区保存的数量居多,但近年来关于道教造像的学术研究多针对西川、山西等地。陕西关中地区是道教早期活跃的地区之一,而保存下来的道教造像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但目前有针对性的研究比较少,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关中地区道教造像的艺术特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二、关中地区道教造像历史发展情况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道教在教理教义、经典、仪范、神仙信仰等方面得到大发展的时期。道教开始造像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道教造像在技术上和风格上都受到佛教的影响,甚至有的佛、道教的像是造在一起的。现存魏晋南北朝至隋代的道教造像尚有二卜余尊,其中有些流失在国外。关中地区除了一些道教造像碑外,还有大量的佛道混合造像碑,这在南北朝佛道斗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隋唐时期崇奉道教,奉老子为玄元傲帝,在各地建道教宫观,道教造像也得到很大发展。这时的道教造像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隋唐时期的造像,人物形象丰满圆润,多用流畅的园线条,衣纹伸曲自如。其中比较经典的有、道民仵进荣造老君石像、这件作品目前就置放于三原县博物馆(城隍庙)内。该作品作于隋开皇三年(5 8 3 年),尺寸为 9 0 × 4 7 × 2 8 c m 。
宋代是道教的兴盛时期封建帝王对道教的崇尚,促进了道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并使之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时的造像很注垂神像的“神性”,突出表现他们超自然的“特异”。同时,造像者们又按照自己的审美观来塑造他们心目中崇拜的神仙,所以,这时的神像带有许多尘世色彩。这种经过作者想像再创造的神像,更富有生活气息,令人感到亲切。
现存明清道教造像很多,几乎各地都有,其中也不乏有些佳作。明清以后,艺术得到很大发展,尤其是小说《封神演义》的流传,市民文学使道教造像也和佛教造像一样,更加趋向世俗化。这时在关中地区也有大量塑造的城隙、关帝、药王等神像,颇富有世俗生活气息。但就其造像风格来讲,则从以前的概括、生动、坚实、气势宏伟而变为松驰和纤细,雕塑技术虽日趋精巧,却是工丽有余而气魄不足,甚至有些造像显得繁锁、入俗。

三、关中地区造像在我国道教雕塑史上的地位

中国西部的道教石刻造像 ,不仅具有深刻的宗教内容与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由于它采用的是直观感人的雕塑艺术形式 ,因此也属 于中国艺术史的范畴。
早期道教造像无论是完窟形制,还是人物形象与装饰物 ,大多借鉴和吸收佛教造像的艺术手法,这是历史事实。
关中地区的道教造像信仰充分体现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并且长期处于封建的封闭式的自然经济、交通极不发达等特征。道教的神仙信仰最初来源于古代多民族的原始信仰,在以后历史中,社会长期处于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使得各地信仰的神仙各有差异,从而形成了道教是一种多神教这一特点。表现在造像艺术上,神仙形象多彩多姿,神态、形象各异而且各地造像的方法和风格也各不相同。

四、道教造像理论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道教造像艺术表现,代表了中华民族造像艺术的精华,道教造像艺术之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中国民族造像艺术的历史。道教造像艺术一方面广泛地吸收了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起到了弘扬道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道教的传播,中国的传统的造型艺术亦由于人们对道教神仙的崇拜而丰富了自己的创作题材,促进了传统造像艺术的发展。同时,道教艺术的发展与我国文化发展的趋向是紧密相连的道教造像艺术从粗犷到细腻从神圣到逐渐世俗化,反映中国文化几千年来所走过的道路。所以,研究道教造像艺术之发展、特征是了解我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内容,它的意义远不仅在于道教本身。本文希望通过对关中地区道教造像艺术的浅析探析能对中国道教造像艺术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谢路军.中国道教文化[M] .九州出版社,2008:145-158.
樊光春.长安道教与道观[M]. 西安出版社,2001.
[3]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上、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4]卿希泰 唐大潮等.道教史[M].南京出版社,2008:4、13、50.
[5]计成,胡天寿译.园冶 [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195.
[6]清华大学建筑系.中国古代建筑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7]任继愈.中国道教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李银野.道教图文百科1000问[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点赞:8986 浏览:3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