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问题民族院校贫困心理理由及对策任务书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而民族院校贫困生又是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能否有效减少和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了民族院校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民族院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以此提高民族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民族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高校缴费上学制度的全面推行,以及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学生人数逐步攀升。其中,贫困生的人数也在日益增多。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我国在校贫困大学生达到424.2万人,2009年已经达到502.5万人。目前,我国在校贫困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5%-24%左右,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占5%-10%,尤其是民族院校。贫困生问题,特别是其心理问题,成为了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逐渐成为民族院校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民族院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民族院校大部分处于民族地区,由于历史、自然、地理位置等原因,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发展都比较滞后,而民族院校的学生主要是来自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因此,与普通院校相比,民族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而自卑心理是民族院校贫困生的首要问题。
1.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自我情绪的体验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心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民族院校的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偏远贫困地区,家庭条件差,经济困难,他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以及思维方式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808so.com
与家境优越的城市学生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较强的自卑感。主要表现为:首先,敏感和掩饰,封闭自己。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以及长期生活环境的影响,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的敏感多疑,想方设法的掩饰自己贫穷的事实,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贫穷和困难,把自己封闭起来,独来独往,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其次,逃避现实,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由于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加上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社会竞争、人际交往的不适应、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部分贫困生不能正视自己的贫困,逃避现实,怨恨自己贫寒的出身,父母的“无能”,变得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甚至把自己的贫困归罪于社会的不公平,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2.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民族院校贫困生的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在:第一,为家庭、学费、生活费等经济问题焦虑。由于身处贫穷地区,家庭经济困难,他们经常为家庭焦虑,担心年迈多病的父母,担心家中的欠债增多,或者害怕家中再发生意外而经济上无法承受;常常为昂贵的学杂费、城市中各种日用生活费焦虑,使他们无法在学校里安心学习。第二,为学习焦虑。这在贫困生情绪反应中表现最为强烈,他们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减轻父母的负担,常常告诫自己要抓紧时间拼命学习,害怕学习成绩不能出类拔萃,担心与奖学金失之交臂。或者,读书虽然十分刻苦,但学习成绩却不很理想,这会使他们产生失落、紧张、不安等消极情绪。第三,为就业焦虑。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经常担心自己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者即使找到工作,担心收入不高,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部分贫困生因家庭的贫困,自身的一些不利条件,或者没有社会背景和社会关系,而对自己的未来倍感忧虑,甚至产生退学、的念头。另外,民族院校的贫困生对于城市生活也感到担忧,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从未走出自己的家乡,他们有属于自己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来到城市后他们发现现在的生活与之前的生活有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如何来适应城市生活,这也使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紧张和焦虑。
3.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因他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优秀而产生的带有忧虑、愤怒的复杂情绪。民族院校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自身的出生条件和成长环境比别人差,容易产生嫉妒的情绪。主要表现在:首先,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不敢正视经济条件的贫困,看到有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在学习、能力方面都不如自己,却因为家境富裕,可以大手大脚,随心所欲的花钱时,会觉得心理不平衡,产生既羡慕又嫉妒的心理,对富裕同学表现出来的优越感,心生不满,反感他们,讥讽他们,不愿意与他们交往,甚至会产生希望这些同学遭受不幸、变得贫穷的扭曲心理。其次,有的贫困生会用偏激的言词抨击社会的弊端,甚至因为某一方面的不公平现象,对社会、学校、他人都有成见和偏见,产生认为身边的一切都是不公平的偏执心理。这种嫉妒心理,往往会使部分贫困生变得孤僻,严重影响其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民族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家庭经济困难会导致贫困生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对于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引起民族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民族地区大多处于高寒、干旱地区或山区,恶劣的自然和气候环境、偏僻的地理位置、不便的交通条件,加之历史的原因,使得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均比较缓慢和滞后。经济上的困难使民族院校的贫困生在心理上时时感到压力的存在,尤其是面对社会存在的不良风气,如“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金钱万能的思想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势利和虚伪的人际关系等,都会给贫困大学生带来冲击,产生迷茫和困惑,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这种对金钱的渴望与贫困的现实的矛盾心理,会加剧他们的心理困扰,从而引发系列心理问题。其二,由于长期受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来说,通过在大学的系统学习,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视野的不断开阔,人际关系的不断加强,面对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社会,原有的生活方式与全新的城市生活相差甚远,他们所固有的传统观念与开放的现代文明会产生强烈冲击,这些冲突在他们心理会引起不小的“地震”。如果不能正确调适这些冲击,将会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摘自:学生论文www.808so.com

点赞:4964 浏览:11197